目前分類:好書不寂寞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神子
神子 安‧萊絲/著 啟示出版 出版日 5/29 

  安.萊絲是我十分鍾愛的作家。無論是《吸血鬼黎斯特》、《天譴者的女王》還是《夜訪吸血鬼》皆發散著無比魅惑的吸引力,將讀者一口氣捲入神秘的異度空間,原著改編而成的電影更是風靡全球,她是名副其實的吸血鬼女王。

  在她的作品中,吸血鬼是一種超凡的物種,他們崇尚知識所建構的殿堂,擁有皇室貴族的生活品味,卻無法拒絕欲望本能驅使的誘惑,而人們所嚮往的永生,對他們來說竟是命定的詛咒,無止盡的歲月凌遲肉身的不朽,眼睜睜看著心愛的人死去,看著世世代代的更迭變幻,從他們身上你看見了人性的脆弱、徬徨及無助,幽微而聖潔的光芒,因他們渴求的救贖,隱隱然自黑暗中閃爍。

  吸血鬼向來被視作基督教精神敵對的存在,但安.萊絲成功塑造的吸血鬼典型,毋寧說更接近一個對於教義充滿質疑、挑戰、反省的教徒。他們不甘於墮落至此,而天堂也好地獄也好,都是遙遠而無法企及的存在,他們在人世間經受的苦難,絕不亞於那些受盡地獄之火百般煎熬的罪人及背教者。

  原以為安.萊絲會持續不斷書寫吸血鬼家族的故事,沒想到她竟然會寫出以耶穌為主角的宗教小說,還寫得這麼好看,簡直是教人歎為觀止!她原本是個無信仰的無神論者,當她決心放棄以吸血鬼為題材的書寫時,信仰宛如神蹟似的降臨在她身上,她從聖經中找到全新的力量,而過去在她筆下鮮活演出的吸血鬼們彷彿是上帝眼中迷途的羔羊,如同隱喻一般的存在,所以她決定專心致志用故事帶領讀者進入耶穌奇妙豐富的人生旅程。

  好像有一部隱藏式攝影機在書中陪著讀者去親歷耶穌童年的生活,是從未曾有過的感受。祂走過的地方,接觸的人們,吃過的食物,參與過的猶太節慶,他們的習俗、信念、價值觀,伴隨時局的動盪、種族之間的文化衝突,安.萊絲以第一人稱的敘事告訴你耶穌眼中所看見的世界,這是你讀多少遍聖經都不會瞭解的事,因為聖經上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很少,你更不可能知道年少懵懂的耶穌,那偉大的思想如何在祂小小的腦袋中孕育成長,從此開啟了兩千年來西方的文明發展的進程。

  不可思議的是,書中鉅細靡遺的猶太人生活描寫,完全出自一位通俗小說作家的手筆,我彷彿看見耶穌的容貌從陌生而熟悉,輪廓漸次鮮明,原來耶穌小時候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甚至連他自己的身世之謎,做父母的也不敢告訴他,他也會害怕自己所擁有的能力,他也會擔心被同儕排擠,他也會為未來憂慮,不知將來的日子將往何處去,這些和人們所熟知的開始在各處佈道的加利利人耶穌既有印象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正是這些充滿人性的部分,讓我們更能去理解耶穌是如何完成自身的成長與學習,進而發掘上帝所賦予祂的使命,並背負起整個以色列民族攸關存亡的責任與自由意志。

  讀著不禁產生一種幻想,假使今天耶穌走到我們村子的巷口,傳說中的救世主,他來了,他要把福音帶給大家,那是多麼歡欣鼓舞的一件事啊,或許耶穌會使用他家鄉的方言亞蘭語,很親切的開口向大家打招呼,僅僅只是一句短短的問候語,那種無法言喻的感動絕對遠超過所有新約聖經記載過的任何道理,當我們身處的時代是如此黑暗,耶穌的顯現讓世上有了光,這是最令人感動的時刻,而安萊絲把這樣的感動帶給我們。

  請即刻翻開本書,感受耶穌最平易近人的丰采。

銀色快手
本文作者為文學評論家、布拉格書店主人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小郵差 商周出版

 

大多數的人,習於一成不變的日子,
只有少部分的人,在精神層面上,過著另外一種人生。


故事中的主角比羅多,就是這樣的人。白天,他只是個平凡的郵務工,每天按照既定的路線,挨家挨戶沿街送件,他的工作總是在路上,下班累了就和同事們一起喝喝啤酒,日子過得簡單,領固定薪水的工作,還有什麼好抱怨的,比那些無業遊民,他衣食無虞,還有個暗戀他的女孩期待著愛情萌芽。

然而,對此他並不滿足,比羅多是個好奇的郵差,他喜歡拆閱別人的信,尤其是手寫信。對他來說,親手書寫的文字,比世界上任何事物更加迷人,在這超越十倍速的數位時代,偶爾碰上一封私人信函,便湧上宛如淘金者的喜悅,一旦染上這癮頭,快感的驅使令他欲罷不能。

看到那些來自地球各個角落,基於五花八門的理由和情感,彼此交換著信息的手寫字跡,不要說是比羅多,連讀者也看得目眩神迷,歎為觀止。不免讓人聯想到彼得格林那威拍攝的電影《枕邊書》(The Pillow Book)片中不時穿插日本書法、手寫鋼筆字,各種形式的書寫體,那些向愛人傾吐的隻字片語,在肉慾交纏的身體背後流動著彷若畫上浮世繪的古典屏風。

而小郵差比羅多的人生,卻因為愛上了遙遠彼方寄件人的手寫字跡,平靜的湖面,開始泛起圈圈漣漪,原本一成不變的生活也出現微妙的轉變。

他不甘於只是個旁觀者,在燈下凝聚如濃墨的思念裡,他想像著他人故事裡的情節,投注更多原本不存在的情感,甚至想化身成為信中的收件人,展開一段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虛擬戀愛。這情景像極了松尾芭蕉筆下的俳句: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密的脆弱》

終於
印好了
我們的書
:)

這是芥末的內頁
水彩墨線可愛鬼魅
配著疏離冷調的句子
安靜又彆扭著 微微衝突
但整個又好協調

這是莎拉
從來畫面總漾著像詩一樣的霧氣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將以我的手解救你的憂傷
  並化為美酒,永遠盈滿你的杯
  我將以燭火在黑暗中照亮你
  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

  ──Corpse Bride


  這是一個發生在鄉下醫院溫暖人心的故事。

  怪咖醫生栗原一止是個說話充滿古風的小醫生,崇拜日本文學作家夏目漱石。從醫學系畢業後,他被外派到本庄醫院,幾乎是二十四小時待命,為前來求診的病人們,提供盡可能的醫療協助,有許多有趣人物圍繞在他身邊,無論是同僚也好,宿舍的室友也好,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他們擁有自行運轉的小宇宙,懂得讓生活過得簡單富足。

  說到醫學小說,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因改編成電視劇聲名大噪,我很喜歡唐澤壽明飾演的角色,有時候執手術刀的醫生,就像是擁有「神之手」,病人的生死全操在他的手中,面對人道主義與法律規範,醫生常處於兩難的處境;最近還有海堂尊所寫的《白色榮光》也改編成電影大受好評,專門做心臟移植的替代手術巴提斯塔團隊,竟然面臨病人相繼離奇死亡,也讓醫院這個殿堂蒙上暗影。前兩部作品不免帶著嚴肅的議題和沉重的壓力,唯獨《神的病歷簿》徹底甩脫醫學小說的框架,走出一條全新的路線,讓我們得以窺探急診室的春天。

  《神的病歷簿》榮獲小學館文庫小說賞,生動描寫醫療現場第一線的真實景況,人物刻劃上相當細膩,作者在接受訪談時,坦言說,雖然學生時期寫過一些文章,不過當了醫生之後,完全沒有時間寫作,每天都待在醫院裡,光照顧病人都來不及了,後來轉換到別家醫院服務,才有空檔把這些素材寫成小說。

  故事一開始,栗原醫生忙著應付急診室如潮水湧入的傷患與病人,內心充滿無奈,因為這天是他和妻子第一個結婚紀念日,然而休假根本是奢望,只能眼睜睜看著月曆上的日期,看著時針分針秒針彼此追趕,傷腦筋地嘆氣。

  由於地方醫院人手嚴重不足,人滿為患的醫院,隨時都會有新的狀況發生,醫生犧牲休假拚了命地看診也早已視為家常便飯。你能想像連續工作七百天,沒有周末假日,三不五時接到家屬來電要求緊急出診,這竟然是作者的親身體驗,我心想:難不成這裡的醫生招募條件,就算不是鋼鐵人也要有個鐵打的肝(肝是沉默的器官,我不禁沉默了)。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非常吸引我,它比《歷史學家》更勝一籌,比《暮光之城》更引人入勝!

高潮迭起的劇情推演,不容你有任何翻頁的猶豫。

在德國萊比錫擔任臨終守護天使的希雅與十七世紀求知慾旺盛吸血鬼獵人的席拉,

兩個平行而交錯的時空,將受詛的血族一脈「猶大之裔」歷經數百年的快意恩仇娓娓道來,

宛如《決戰異世界》的幻想時空,誘惑魅人的女吸血鬼凱特貝琴薩,我心中的絕美女神,

轉瞬化為書中主角,帶領我們探索那未知,或說是禁忌之域,

血與淚交織的史詩畫面,生命如緊繃的絲弦,彈奏著亡靈之歌。

背負著原罪的血族,如何犧牲自己成就傳世的榮耀?

而希雅又是如何憑藉她的智慧和過人膽識,終結這糾纏數百年的無情殺戮?

鮮甜的血永遠令人垂涎,惡意如魔鬼在心中滋長,

一口氣讀完它,你會有重獲新生的狂喜。

開啟想像之扉吧,讓血族的世界蔓延你的視網膜,直到救贖來臨的那一刻。

--文學評論者、布拉格書店主人/銀色快手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騰騰的好燙詩刊從冰桶拿出來,希望不要燙到人。 哈燒價:119 元


超可愛的冰桶是好燙詩刊的貼心寄售專櫃,創意十足,由家瑞提供。

 


好燙詩刊的封面,每本都不一樣歐,保證新鮮,請小心燙到手!

 


好燙詩刊的內頁,有幾首詩很有意思,收錄的都是年輕詩人的詩作,歡迎來店購買。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020100707379788418287.jpg 

去年在日本的暢銷排行榜中,有本詩集一枝獨秀成了日本十大暢銷書之一,那就誓99歲柴田豐婆婆的詩集《莫灰心,莫失望》

據說她在幾年前因背痛不能繼續日本舞的興趣,兒子建議她試試寫詩打發時光。婆婆這一寫,就寫出興趣來,她的書感動了百萬人,更鼓勵了許許多多身陷困境的人,甚至有人因為讀了她的詩,放棄自殺,決定好好努力生活~

婆婆說,「雖然 98歲,我還是會墮入愛河,我還是有夢想,例如騎在雲上。」
讀者則說:「你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和夢想。」

目前柴田婆婆正埋首為第二本詩集寫詩,打算在百歲生日前出版。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一個走在他們中間的陌生人,沒有人注意我。我像一個生活在他們中間的間諜,沒有人、甚至我自己也從不生疑。每一個人都把我當成親戚,沒有人知道我生下來時已經被調換。於是,我很像、也頗為不像其他的人,是所有人的兄弟,但從來不是任何家庭的一員。 


  我來自奇妙的土地,來自比生活要漂亮得多的風景,但是,我從來對那片土地守口如瓶,除了對自己說一說,除了在風景全無蹤影的夢裏對虛空相訴。在木質的地板上,在人行道的石磚上,我的腳步激發出恰如自身的迴響,然而在靠近心頭之處,似乎仍然跳動著一個陌生人虛幻貴族的脈搏,總是那麼遠遠地離開被放逐的身體。 


  沒有人認出同形面具下面的我,也沒有人曾經猜出那是一個面具,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面具的玩家存在。沒有人想像得出永遠會有我的另外一面,還有真正的我。他們對我的身分一直深信不疑。 


  他們的房子安頓我,他們的雙手握住我的手,他們看我走在街上以為我真的就在那裏;但是,我充當的這個人從來不在這些房間裏,生活在我體內的這個人從來沒有手被他人緊握,我知道自己應該成為的那個人從來沒有街道可供行走而且沒有人可以看見他,除非這些街道是所有的街道,而看見他的人是所有的人。 


  我們全都活在如此遙遠和隱名的生活裏;偽裝,使我們全都蒙受陌生者的命運。對於有些人來說,不管怎麼樣,他們與另一個存在之間的距離,從來不曾暴露;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種距離只有通過恐怖和痛苦,在一種無邊的閃電照亮之下,才不時得到暴露;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在他們那裡,這種距離成了日常生活中一種恆常的痛楚。 


  應當清楚地知道,我們這些人對自己一無可為,對我們思考或感受的東西,永遠處於澤解之中。也許,我們願望的一切從來非我們所願所望——在每一刻知道這一點,在每一種感受中感受這一切,於是所謂成為人們自己心靈裏的陌生人,於是從人們自己的感受裏放逐,難道不就是這麼回事? 


  然而,在狂歡節這最後一個夜晚,一直躲在面具後面的我這個人,正站在街角盯著—個沒有面具的人並且與他交談,最後伸出自己的手而且大笑,說聲再見。沒有面具的人離開了,從他們一直站立的街角轉入一條巷子,而戴著面具的人——在不可想像的偽裝下——向前走去,在影子和時有時無的燈光之間移動。這種決然的告別與我想像的情景完全不同。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寫完了什麼,自己總是驚異。驚異而且沮喪。我對完美的欲望,一直妨礙我寫完任何東西,甚至妨礙我寫作的開始。但是,我忘記了這一點,我正在開始。
 
 我所收穫的東西,不是應用意志而是意志來一次屈服的產品。我所以開始是因為沒有力量去思考,我所以完成是因為沒有恰好能夠放棄寫作的心情。這本書代表著我的怯懦。 

 我如此經常地打斷自己的思考,插入一段風景描寫,以其亦真亦幻的方式適配自己印象中的總體構思,究其原因,無非風景是一扇門,通過這張門我可以逃離自己創造乏力的知識。在與自己交談從而造就了這本書的當中,我經常感到一種突然的需要,想談談別的一些什麼,於是我談到在似乎潮濕的閃閃屋頂之上或者高高的大樹之上陽光的盤旋,就像我眼下寫的,是如此明顯的近切,輕輕地飛旋於一座城市的山側,演練著它們靜靜陷落的可能;或者談到招貼一張疊一張地佈滿在高高房屋的牆頭,那些房屋開設著供人交談的視窗,那裏的落日餘暉使還未乾的膠水變得金黃。 

 如果我不能設法寫得更好,為什麼還要寫作?但是,如果我沒有寫出我正在設法寫的東西,我會成為什麼?是不是會比我自己墮落的標準更加低下得多? 

 因為我力圖創造,所以在我自己的志向裏,我是一個下等人。我害怕沉寂,就像有些人害怕獨自走進一間黑屋子。我像這樣一些人,他們把勳章看得比獲取勳章的努力更有價值,在制服的金色穗帶上看出光榮。 

 對於我來說,寫作是對自己的輕賤,但是我無法停止寫作。寫作像一種我憎惡然而一直戒不掉的吸毒,一種我看不起然而一直賴以為生的惡習。有一些毒藥是必要的,有一些非常輕微的毒藥組成了靈魂的配方,諸多草藥在殘破之夢的角落裏熬積,黑色的罌粟在靠近墳墓的地方才能找到,長葉的卑污之樹,在地獄裏靈魂之河喧嘩的兩岸搖動著它們的枝幹。

 是的,寫作是失去我自己,但是所有的人都會失落,因為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在失落。不過,不像河流進入河口是為了未知的誕生,我在失落自己的過程中沒有感到喜悅,只是感到自己像被高高的海浪拋到了沙灘上的淺地,淺地裡的水被沙子吸乾,再也不會回到大海。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讀完葛拉威爾《決斷兩秒間》這本書上透露了維繫婚姻的秘訣主要在於「傾聽和尊重」,而導致夫妻仳離的真正因素是「輕蔑和忽視伴侶感受,不給予正面肯定」。為什麼單單三分鐘的夫妻對談畫面可以斷定其婚姻是否長久,書中有相當科學分析方法,這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於溝通模式與決策過程的邏輯觀念。

摘錄一段:我們的另一項研究是觀察新婚夫妻,許多後來仳離的夫妻都出現一種情形:丈夫或妻子要求對方給予肯定,但是另一方卻置之不理。婚姻比較美滿的夫妻就不一樣,他們會聆聽對方並說:「你是對的。」這一點非常明顯,你在點頭稱是或發出「嗯哼」的聲音時,同時也表達了對配偶的支持。

其實「傾聽」和「尊重」也適用於其他的人際關係,我們總是自顧自地說,很少考慮聽的人是什麼感受。多傾聽他人的心聲與感受,不管對你的伴侶、戀人、朋友、同事和家人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受到肯定或認同,理解對方的立場、動機和行為模式,必然有助於溝通,其實很多時候問題都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溝通,如果一開始對話的過程令人緊張、焦慮不安,通常日後的發展也不會太順遂,相信直覺固然重要,而信賴的先決條件必然是建構在良好的溝通基礎上。

書中對於如何在瞬間猜牌;面試過程幾分鐘之內決定要不要錄用這個人;憑第一眼印象判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有可能是我的真命天子;為什麼我直覺地討厭那個傢伙,種種有趣的生活話題,通過測試達致一種共通性法則,你如何相信自己的直覺,原來它並非不理性,而是在大腦裡經由累積的各種知識和經驗,經由思考的捷徑快速運算,得到的一種通盤的結論,往往第一時間下的判斷是正確的,你緦是會選擇最初的決定。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1963年生於英國,在加拿大成長,1984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學系,1987年至1996年間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橫跨商業、科技領域報導,後來升任紐約市分社主任。現任《紐約客》雜誌撰述委員。葛拉威爾善於分析生活中一些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他曾於1999年以波沛爾(Ron Popeil)的人物特寫,贏得「美國國家雜誌獎」最高榮譽;並於2005年登上《時代》雜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
2000 年首部著作《引爆趨勢》(Tipping Point),試圖解讀外在世界的變化,一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獲得美國《商業週刊》、《財星》雜誌等極度好評,「Tipping Point」一詞,更成為商業界一再傳頌和強調的觀念。2005年著作《決斷2秒間》(Blink),轉而分析內在世界的運作,同樣高踞書榜第一名,再度引起廣大回響。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alter Benjamin
瓦爾特 班雅明

曹明倫 英文、法文翻譯 吳越  德文修訂翻譯

譯者引言:德國翻譯理論家本雅明〈譯者的任務〉被譽為翻譯理論的聖經。著名文學翻譯家曹明倫教授也是我的翻譯人生的啟蒙導師,他從德文本的英文譯本翻譯出了中譯本(當然,此前也曾經有過英譯本的中譯本,但是曹老師認為有欠妥當之處),他鼓勵我直接從德文本翻譯,並且將他翻譯的文本發給我供我參考。因此,坦白地說,這是曹明倫老師譯本的基礎上的一個譯本。並且其中的一段法文系直接採用曹老師的譯本。此為其一。


其二,筆者從事法律翻譯已有十年歷史,筆者既是法學作品的譯者,又是法學譯著的讀者。老實說,我們的法學譯著當中,不乏精彩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作品,連最基本的信與達標準都沒有做到。一些法學譯著艱澀難懂,甚至語句不通。有感于此,筆者將本雅明的〈譯者的任務〉以德漢對照的方式譯出,供同行參考,與同行共勉。因為在本雅明看來,翻譯作品,包括翻譯法律作品在內,應當採用雙語隔行對照的方式進行。而偉大的法典,其地位有何嘗不是我們法律人的聖經呢?

(注:譯文之後的要旨為譯者所增加)。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父親一生都在賣力工作。九歲時,他找到第一份工作。十八歲時,他和他的一位兄弟共同經營修理收音機的生意。有一段很短的時間,他是湯姆斯‧愛迪生實驗室的助手(隔天,愛迪生得知他是猶太人,便將他解雇)。除此之外,我父親不曾為別人工作,只為自己工作。他是一位十分苛求的老闆,比任何陌生人更嚴厲。

最後,收音機店變成一間小小的電器行,後來又變成一間大家具店。從這以後,他開始玩不動產(例如買一棟房子給他的母親住)。然後,不動產漸漸取代商店,成為他注意的焦點,並變成一項事業。他和兩個兄弟的合夥關係,從一項事業轉移到另一項事業。

清晨早早起床,晚上很晚回家,二者之間只有工作,沒有其他的事,工作是他定居的國名,而他稱得上是最偉大的愛國者。然而,這並不意味對他而言工作是一種樂趣。他之所以賣力工作,是因為他想盡量賺錢。工作是達到目的的方法──賺錢的方法。但這個目的也不是一種能為他帶來樂趣的東西。正如年輕時期的馬克斯所說的:「倘使錢使我和人類生活結合在一起,使我和社會結合在一起,使我、大自然和人結合在一起。那麼,難道金錢不是最偉大的結合力?難道它不能解散和結合所有的聯繫?因此,難道它不是全權的『隔離之代理人』?」

終其一生,他夢想成為一位百萬富翁,夢想成為世上最富有的人。他想要的並不是金錢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東西:不只是這個世界眼中的成功,也是一種讓自己變得「碰不得」的方式。有錢不只意味著能夠買東西,也意味著這個世界永遠不會干擾你。因此,他視金錢為一種保護,而不是一種尋歡的途徑。由於小時候一貧如洗,只得任由這個世界欺負他,所以,對他而言,財富觀念就變成逃避觀念的同義詞:逃避傷害、逃避苦難,避免成為一名受害者。他並非試圖買下快樂,只是試圖買下免於不快樂的途徑。

金錢是萬靈丹,是他身為一個人最深沉、最難以言喻之欲望的具體表現。他並不想花錢,只想擁有錢,只想知道錢在那兒。因此,對他而言,金錢不是一種長生不老藥,而是一種解毒劑──你進入叢林時放在口袋裡的一小瓶藥──以防被毒蛇咬。

 


本文摘自《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天下文化 

作者:保羅奧斯特 Paul Auster 美國小說家/詩人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第二夜



我作了這樣的夢。


離開和尚的第二房間,穿越走廊回到自己的房間,房裡點著一盞朦朧的紙燈。當我單腳跪在坐墊上撥弄燈芯時,一小塊燒焦的燈芯如花瓣般掉落在紅漆的燈台上。霎時房間變得明亮。

紙門上的畫出自蕪村的手筆。黑色的柳樹或濃或淡地鋪展,受寒的漁夫頂著斗笠走在河堤上。壁龕裡掛著海上文殊的畫軸,燃燒過後的線香在黑暗中還留有餘味。由於寺廟寬闊顯得十分安靜,看不見其他人影。黑色天花板上垂掛著紙燈,猛然舉目一望,圓形的陰影就像是有生命一樣。

我保持單膝跪坐的姿勢,左手捲起坐墊向右邊一刺。該有的東西還留在原處。於是我安心地將坐墊放回,整個人移坐上去。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ymond-Carver-001

愛這個字 

by 瑞蒙‧卡佛


我不會被她的電話招去

哪怕她說我愛你

那就更不會去了

儘管她詛咒

發誓說除了愛

還是愛


房間裡的燈光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了這樣的夢。

雙手抱著胸靠坐在枕邊時,仰躺的女人靜靜地說她將死去。女人的長髮散落在枕頭上,線條柔和的瓜子臉橫躺在中間。雪白的臉頰底層蘊透著溫暖的血色,嘴唇當然也是鮮紅的,看起來不像是要死的樣子。但是女人卻安靜而清楚地表示即將要死去。我確實認為她不該死去,於是俯視著問她:「是嗎?就要死了嗎?」女人回答:「是的。」同時也張大了眼睛。修長睫毛包覆下的眼瞳大而濕潤,呈現一片漆黑。漆黑的眼眸深處,鮮明地浮現出我的身影。

我凝視著這對透徹見底的閃亮黑眸,心想真的會死嗎?然後親密地將嘴靠近她的枕邊反覆訴說:「妳不可以死。沒有什麼好死的。」而女人黑色的眼眸渴睡地張開著,仍然用那平靜的語氣表示:「可是我會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我執意問她:「那妳看得見我的臉嗎?」女人對我笑著說:「問我看得見嗎,不就映射在那裡嗎?」我沉默地將臉孔從枕邊移開,雙手抱在胸前思考:她為什麼一定要死去呢?

過了一會兒,女人又說話了。

 「我死了之後,請將我埋葬。要用巨大的珍珠貝挖掘墓穴,用天上掉下來的星星碎片當作墓碑。然後請在墳墓旁等我,因為我會來找你的。」

 我問她何時會來找我?

 「太陽會出來吧,然後太陽又會下山。之後還會出來,還會下山吧。紅色的太陽由東向西沉落的日子裡,你能為我等候嗎?」

 我默默地點點頭。女人拉高了平靜的語氣,毅然決然地說:「請等我一百年。請坐在我的墳前一百年,我一定會來找你。」

我回答自己將只是等待,於是黑色眼眸裡清晰可見的我的影像潰散了,一如靜止的水面開始流動而打亂了投影一般。就在我感覺自己的影像正要隨著滿瑩的淚水潰流而出時,女人閉上了眼睛。淚珠從修長的睫毛滑落臉頰。女人已經死去了。

之後我走下庭院,用珍珠貝挖掘墓穴。珍珠貝是一種表面大而光滑、邊緣很銳利的貝殼。挖掘泥土時,貝殼裡層在月光的投影下閃閃發光。泥土發出濕潤的味道。墓穴很快就挖好了。我將女人放進墓穴中。然後將柔軟的泥土輕輕覆蓋上去。每覆蓋一次泥土,珍珠貝的裡層便反射著月光。

接著我拾起了星星碎片,輕輕放在土堆上面。星星碎片是圓形的,長期墜落在太空中,稜角都被磨蝕光滑了。當我捧起星星碎片放在土堆上時,自己的胸口和手心還覺得有些溫暖。

我雙手抱著胸坐在青苔上,看著圓形的墓碑思考:今後的一百年就將如此等待。這時如同女人所說的,太陽從東方出來了,一顆紅色的大太陽。接著也如女人所說的,太陽從西方落下,一整個紅色圓球忽然就不見了。我在心裡數著一天已經過去。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作者 銀色快手 文學評論家/布拉格書店主人

  藏書也是一種病 ?!
 

  這裡發生一樁謀殺案。死者是一位書探子名叫鮑比,他擅長從舊貨堆中淘出珍本,供應給其他書商或是識貨的藏書家,賺取高額的價差糊口維生,這天夜裡鮑比被人殺害陳屍在暗巷,死因很可能跟他近日批來的一批絕版書有關。而負責追查這個案子的詹威是個嗜書成痴的警探,他住的公寓簡直就像是公共圖書館一樣,滿屋子的書堆得到處都是,每次有人來訪,總會問他:你真的每本書都讀過了嗎?外行人不明白,有時買書純粹為了收藏,不一定要讀完它。

  被害者是個書探子,而辦案的警探是個藏書家,這樣的設定未免太過巧合了吧,把讀者當傻瓜啊!坦白說,我個人非常喜歡作者的安排,他運用小說的技巧,把我們幹書探子這一行形容得栩栩如生,雖然摸不到也買不到小說中提及的那些歐美作家的首版書(居然還有作者的親筆簽名太過分了)可是光看約翰.鄧寧的描寫,就覺得書架上那些名家作品閃耀著炫目的光芒,不僅是物以稀為貴,只要你講得出書的來歷、版本、典故、夾藏的書信、眉批、轉手翻倍的過程,就可以扯出一大堆聽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不好意思,我忘了介紹它是一部相當暢銷的推理作品,而且作者本人是貨真價實的珍本書商,這真是絕妙透頂的組合。

  很多人都喜歡收藏一點書,除了閱讀之外,似乎跟穿上某些名牌服飾一樣,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品味,要是身上散發著書卷氣,感覺更有魅力。藏書確實是一種身分的認同,對某些人來說更是一種戒不掉的嗜好,他們經過書店時,總會順道走進去逛一圈,像是捕獲戰利品似的,拎幾本自己喜愛的書回家。有些是自己心儀的作家,有些則是基於好奇與無知買下它,有些完全搞不清楚為何買下的理由,就這樣堆在書架上,直到搬家前打包物品時才懊惱自己沒時間翻閱它。

  就藏書這件事而言,往往男性比女性更為貪婪,因為男性天生有一種征服欲,不管是肉體或精神上,這種出於本能的追逐意識或說是競爭心態,使得收藏這樣的行為,稍一不留神,就會演變成攻城掠地式的微型戰爭。藏書但不閱讀,占有就是一切,說到底,藏書就像是罕見的慢性病。病況輕的,會在把薪水花光之前,暫時禁止自己走入書店,千萬要記得繞道而行,免得一個手滑又不小心敗下去。病況重一點的,透支信用卡或借錢都要去買書,最後的結局往往是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絕不騙你,筆者就親眼見過真實案例。

  我想政府應該為了這類罹患藏書中毒的重症患者,設立一個福利機構,或者每年從文化經費撥出一些零頭來補助他們的購書預算。現在網路書店盛行,只消點一下滑鼠,許多書就這樣盲目的掉進購物車,然後到便利商店結帳一切OK,連書店也不用去了,藏書變得更加方便,讓人毫無防備之心,書坑也愈陷愈深。

  我覺得鮑比其實死得很冤枉,他只是想過自己覺得舒服的生活,對書有獨到的眼光,出手快狠準,掌握必要的情報力,甚至會布下眼線,隨時取得第一手的二手書情報,這對一個專業的書探子,絕對是攻無不克的教戰守則,無論再怎麼不起眼的小角落,也能讓他淘得珍寶,但龐大的利潤(有些書是以古董行情計價)當然會惹人覬覦,誘發他人行凶的動機,作者信手拈來的專業知識,把讀者帶進一個不是那麼熟悉卻又充滿魅惑的古書業界,那些夢幻美品、珍稀孤本、裝幀極為精美的手工書,夾藏某富豪家族秘辛的別冊、名人往來的書信,宛如鏡像裡的書中書,教人歎為觀止,逸趣橫生。

  本書的日文版《死之藏書》於一九九六年,由宮協孝雄翻譯,早川書房出版,如今也成了首刷絕版書,價格當然不比美國原版的首刷書來得昂貴,古典的裝幀風格,完全反映出小說迷人的世界,同年的《別冊寶島》「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票選活動榮獲Top1,《週刊文春》的年度排行榜上也是翻譯推理作品之首選。可見不僅在歐美受到歡迎,連閱讀大國、古書街林立的日本,喜愛這本書的讀者粉絲也相當多。那是因為書中的人物刻畫相當寫實,情節緊湊、動作流暢使然,就一部推理作品而言,本書絕對是上乘之作,逐一清查可疑人犯的同時,也讓我們一窺美國藏書界的八卦史。約翰.鄧寧讓我體認到一件事,那就是不管你是業餘書痴、書店達人還是專業而低調的書探子,對於書海浩瀚的相關知識,那是窮盡一生也學習不完的,換言之,想當鮑比這樣的受害者可沒那麼容易,還是快點買下這本書回家好好研讀吧!

  附帶一提,本文作者亦為珍本書商。

  書探的法則 皇冠出版 2011年1月10日上市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是什麼?

  有人說是小偷和妓女,這樣的說法,確實是滿有道理的。

  因為某人擁有錢財與物產,就會有人想不勞而獲、據為己有;某人感覺欲求不滿,就會有人不惜張開雙腿來滿足對方,彼此各取所需。金錢與性,是人類最原始的渴望,完全出於本能驅使,無論文明再怎樣發達,小偷和妓女也不會被禁絕,更不可能被消滅。

  巧合的是,這兩個古老的行業恰好都出現在中村文則的作品《掏摸》裡,分別飾演小說中的男女主角,彷彿命中注定我愛你,為了各取所需,他們的肉身與命運緊密糾纏在一起,發展出看似悖德又讓人絕望的畸戀。即使看不見明天的太陽,今天依然要活得燦爛、活得瘋狂,正是男主角內心真實的寫照。

  他對於走在路上誰是有錢人?天生有著極靈敏的嗅覺,甚至可以像是摸骨師一樣,清楚察覺到皮夾和錢包是放在哪個口袋,巧妙盜取而不被對方發現。對他而言,錢財真的是人們的身外之物,當他靈活地伸展十指,下一瞬間又是白花花的鈔票掉進自己的口袋,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一轉身,這些不義之財又被他一夕揮霍,那些鈔票上印的數字,宛如被蒸發一樣消散在空氣中。

  是童年的陰影造就他反社會的性格,做出背離社會規範的犯罪行為?還是耽溺於當獵物得手後,竄過指尖皮膚異樣感覺消失的快感?我相信主角的心靈深處必然存在龐大的黑洞,有著無論如何也填不滿的空虛和複雜的心理因素組構而成,所有欲望與刺激不斷被這個黑洞吸進去吞噬殆盡,扒竊成癮終至無法自拔。

  更悲哀的是,他並不知曉自己早已成了俎上肉,被更邪惡的犯罪組織盯上,要他以性命作為代價,去竊取某人身上極機密的情報,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身為專業級扒手的他,萬萬沒想到竟然只是個被命運操弄的傀儡,在其身後懸吊的絲線隨時有可能迸然斷裂……。

  像慣竊這樣的小奸小惡,乃至於吸血蛭般的詐騙集團,都是不見容於社會的邊緣份子,用不當的手段牟利營生。但隱身於社會大眾看不見的權力結構與金錢帝國的背後,還有更多潛藏惡意的黑暗勢力任憑己意操縱著世局,這些大奸巨惡就算動員國家機器司法機構也束手無策。他們可以在股市輕鬆操盤、洗錢、干預企業集團與政府的人事任用,秘密從事暗殺行動如入無人之境。他們費盡心機巧妙安排的一連串陰謀,有時僅僅出於純然的惡意或享受實驗品完成的娛樂效果,一念之間就顛覆了整個世界,甚至改寫歷史,令人不寒而慄。

  生於愛知縣的中村文則,從出道以來就善於描寫人性最可怕的黑暗面,2002年獲得新潮新人獎的成名作《鎗》即顯現出大健江三郎早期作品《飼育、死者的傲氣》那種幽幽飄浮於空氣的不快感,宛如在暗不見光的甬道摸索前進,盡可能揭發表面光鮮的底層,腐敗而醜陋的事物本質。

  2005年《泥土裡的孩子》獲得芥川賞,吸引日本廣大讀者群的關注,2009年《掏摸》更摘下第四屆大江健三郎文學賞的桂冠,可說是實至名歸。這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有極其晦暗不為人知的過去,他們只選擇活在當下,不願與過往的一切有什麼瓜葛。在他們卑微猥瑣的人生中,有人渴望找到幸福的出口,有人則絕望的想要自我毀滅,這些是往往身不由己,被逼到絕境才做出的選擇……但故事的盡頭,益發突顯出人性的光輝。

  中村文則小說作品的舞台,像是社會新聞版習見的暴力犯罪與家暴受虐所衍生的種種問題病灶築成的巢穴,透過人物刻劃與心理描寫,挖掘出屬於每個人生命經驗裡多少都會體驗到的普遍價值,他對行為偏差以及犯罪動機這方面的題材特別執著,也因此走出一條有別於時下流行的暗黑暴力犯罪小說不同的道路。這跟他早年的閱讀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像是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卡繆的《異鄉人》、《瘟疫》以及卡夫卡和太宰治的作品,都深深影響他去思考:「到底人活著的目的為何?」

  絕大部分的暴力小說,往往從施暴者的視角著眼,少有從受虐者的角度,進行抽絲剝繭的觀察分析,投以人道主義的關注,然而像《掏摸》這部作品,扒手臨死之前,還在意者挨餓的小扒手有沒有受虐?要不要送至育幼院給他一個正常而安穩的童年?擔心孩子的母親會不會被犯罪集團做掉?自身已是難過江的泥菩薩,何來如此令人動容的溫柔與慈悲!教人有種食不下嚥的深沉悲哀籠罩在心頭。

  我想起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天下無賊》裡面,神乎其技的扒手(劉德華飾演)在歷經爾虞我詐、充滿算計的江湖經驗後,最後想要幹一票大買賣然後收手,竟然敗在一個純真的孩子身上,因為從心底生起一絲救人的念頭,最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換得妻子得以平安度日的後半輩子。狂徒的末日,如殺手輓歌在風中隱隱作痛,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犯罪,唯有愛能突破種族、階級、貧富、血緣、年齡和性別的差異,扒手的世界亦然。

  讀完這部小說,覺得像是一口飲盡後勁強的烈酒,品嚐久違的濃郁風味,那是深植於心的真實感動,留在唇齒間的餘味揮之不去,反覆咀嚼更能享受其喉韻。不禁想起自己蒙昧的童年、青少年的叛逆期,不被社會所期待和接納的那些徬徨歲月,究竟是如何艱難地熬過去?每個人或多或少在心中都曾有過惡意蠢動的時刻。最卑劣的不是明著去進行破壞、詆毀或污衊,而是當惡意被飼育成為怪物時,仍無視於它的張狂,決定昧著良心別過頭去,彷彿壓迫別人欺凌受害者是理所當然的事,操控別人的生死當成消遣娛樂。中村文則的小說譴責的正是如此極惡之人,也為當前價值混亂的社會敲了一記令人印象難忘的警鐘。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本書名為《如何不上班也能賺錢過日子》(How to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Time, 1980。)作者是 Raymond Mungo,內容是描述他在Seattle開了一家小書店的故事。因為時代背景是七O年代初期,嬉皮文化還深植於年輕人的思想中。書中的想法、行動、精力的來源都非常的前衛,充滿了自由的精神,當時還只是浮游於社會染缸裡的我,愈讀愈嚮往遙遠彼端美國大陸的廣博及自由。

《如何不上班也能賺錢過日子》這書名,多麼地清爽而充滿魅力啊。但仔細想想,馬上就醒悟到,不上班又能賺錢度日的方法,不表示不用勞動付出。這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仔細咀嚼這書名,我心中燃起了些微的火光,「原來有一種選擇是可以不上班又能賺錢過生活的……」,那盞明燈至今依舊在我內心的某處溫暖地照亮著。

我們所受的教育,一向是要競爭分數,被迫努力學習不會的事情,總是有人在背後推著,不斷往上再往上攀爬。然後在道路的彼端,就是永久地就職於所謂的一流企業。父母不斷告訴我們:「要擠進大企業!」這被認為是一條最好的,能得到幸福的康莊大道。那麼,得到幸福的方法,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擇呢?以世間一般的標準來檢閱,會發現真的非常少。然而這些選擇幾乎都是跨越過學歷這個障礙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在一流大學,取得好成績,在頂尖公司,取得好職銜,只要擁有這些,就可以抬頭挺胸,過著幸福而正確的人生,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是否必須從那少數可以得到幸福的方法當中,選擇一種。如果不去選擇,或者是沒有選擇的權利,那無法選擇的人該怎麼辦才好呢?像這樣的疑問或不安,愈是了解現今的社會狀況,就愈是不斷地湧現,無法平息。

我想要讓大家知道,選擇上班固然是一條安穩的道路,但不上班,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創造出新的選擇,也並非不可能,也絕對不是錯的,這樣我就覺得開心了。最近,從許多人口中聽到新一代的年輕人都放棄了未來。他們說,因為現在這個社會,連活下去的方法都必須是妥協再妥協才能得到。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什麼樣的選擇都可以,唯一不希望年輕人選擇「放棄」這條絕望的路。


最左邊這位即是日本作家、書商、雜誌總編輯、攝影家 松浦彌太郎

如果有人問,不上班又能賺錢過日子的方法是什麼樣的方法,我會告訴他就是「絕不放棄」。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事,其他人會覺得開心,自己也會開心的事。雖然無法成為第一名,但這是自己唯一會的事,形形色色的工作都可以。也許這樣的路會很漫長,也許會很辛苦,很勞累,可能生活拮据,但一定會有感受幸福的瞬間。在一天裡頭,一定會遇到覺得真好的那一刻;一定會有人覺得非你不可,一定會有人在某個時刻需要你。就算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始上班,只要不放棄,不失去這樣的信念,也許就可以輕鬆度過一天中令你感到痛苦的時刻。

像這樣,就算現在無法馬上去做,但是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圓夢,這樣的想法也是一種選擇。不上班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不是不認真,也不會就此失去做人的資格,做父母的經常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去找份工作,一份他們眼中正當的行業,收入穩定,福利優渥,升遷有望,雖然符合大多數人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不代表每個人都適合在公司上班,每個人都能適應各種奇形怪狀的辦公室文化,如果有人天生就不適合去上班,那為何又要強迫自己努力去塞進辦公室那個小小的冰箱,把自己的夢想和人生黃金歲月冰凍在裡面呢?

只要每天都能想一想,怎樣才能過得幸福?只要是自己真心渴望的生活方式,不管用什麼方法過日子都好,這就是所謂的自由,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聽任他人的意見做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才能掌握的各種狀況,也有很多可以走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每條路都有各自的好處,也都可以自由選擇,如果沒得選擇,那就去創造新的選擇就好了,不管重來幾次都好,就算是停下來,或是走回頭路,也都不成問題。

我很喜歡有些朋友沒在上班,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聽他們講述工作和生活,對各式各樣的事情,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這些人的工作與生活,與其說是完成式,不如說都還是進行式。他們在生活當中擁有創新的想法和視野,在心中培養出值得珍惜的事物和價值,這些看不見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形狀,透過他們的雙手,用行動去實踐,隨著歲月的累積,一點一滴形成他們現在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如果你也能像他們一樣,踏實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必定會藉此有了新的活力,增廣一些見聞,自然而然擁有了自信。

那麼,離夢想之路,我相信不會太遙遠。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佐佐木讓《來自擇捉島的緊急電報》中文版 新雨

 


東京時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淩晨。

位於夏威夷珍珠港以北大約兩百五十海哩的北太平洋上,天空烏雲密布,

而東方的海平線已漸次泛白,黎明將至,四周氣氛詭譎。

此時,近乎灰暗的海面上,一列龐大的海軍艦隊正往南急速航行。

六艘航空母艦排成兩路縱隊,每艘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擠滿了雙翼展開的飛機,

每架飛機的引擎都轟隆隆地轉動著。

有的飛機攜帶著重磅炸彈,有的飛機則掛著魚雷。

掛在機身下部的魚雷,在天空微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寒光。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銀色快手

 

我使用堆疊的語彙來陳述我看見的這個世界。我使用語彙,用那些重複的字眼,來陳述我從文本看出去的這個世界,或是這個世界的複數─這個由鏡子繁衍增殖、由百科全書羅列其龐大體系、由老虎的牙震懾行走的路人、由水晶球來夢占的未來,以及火中的廢墟引發咒術和魔法,一個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世界。

 

是我盲目地走進這家不起眼的書店?還是書店盲目地穿過我的眼前?在真實與表象之間,我如何能抓住要領,找尋它們的平衡點?或是悠然地行走在兩者交界的邊緣,而不致墜落痛苦無間、裂開大嘴準備將我活活吞食的黑暗深淵?不要讓文字來將我綁縛、困陷在迷宮裡,被時間與字謎套牢,我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地圖、意象地圖、美學地圖可以定位出目前的所在位置,不致盲目,輕鬆走出米諾克斯佈局的食人陷阱。

 

據說每個膜拜知識的人在克里特島上最後都會成為犧牲品──像一隻被黏在知識之網無可救藥的小蟲子,這隻可怕的蜘蛛,遲早都會把我們吞進肚子裡。結果並不重要,但故事的情節迷人,故事被書寫、被傳述、被誤解的過程曲折離奇而讀者你已經被包含在裡面了,成為母體最新鮮的奶水,因為孤獨的緣故。

 

我複述從天空像雪一樣飄下來的書單,書名和人名本身就是一連串的指標和圍牆,夢中的我正步履蹣跚地走進這家盲目書店,用汗衫和尿布換來的紙鈔,盲目地選購自己要看的書,微薄的薪水僅供我在店內閱讀,閱讀一本找不到字典可以查閱、簡單卻艱澀的無字天書,三十七分鐘之後,我明白了,自己是不該來這家店的,因為我遺失了可以被識別的部首,我只是一個拼錯了的單字,被擺錯了位置的感嘆詞佔據書本一個不起眼的段落,終其一生都不可能被讀者校對出來,只有憑信念和冥想,才能證明我曾經存在過。

 

存在於一個夢裡,或是存在於一個隨便從馬路上聽來的消息:像虛構的男主角在分辨不出是晴天還是雨天的某個下午,無意識地走進一家書店,沒有招牌也沒有書架,更別提那些不曾存在過的書,可是他確實翻開過一本沒有任何字在紙頁上殘留時間傷痕的書,他肯定是做了夢,但沒有人願意告訴他說,是該醒醒了,別總是在現實中夢遊! 

 

逛台北溫州街明目書店,讀殘雪《解讀博爾赫斯》有感。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