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秋成在國內的名氣似乎得益於一部《雨月物語》。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菊花之約》,脫胎於馮夢龍《喻世明言》范巨卿雞黍生死交之故事,講赤穴和丈部二人情誼深厚,相約於某月某日共賞菊花。赤穴在應約當日被領主困禁在城內,無法成行。為成全許諾,遂剖腹自殺,魂魄千里赴約,一如尾生抱柱信。

  享和元年(1801)九月,上田秋成於攝津國西成郡加島村之加島稻荷神社(今香具波志神社)內敬奉和歌集一部。是年秋成六十八歲。此集即後來的《獻神和歌帖》。秋成幼年孱弱多病,養父在此神社內祈求神靈賜予秋成六十八歲之壽。故活到六十八歲的秋成在此還願謝神。和歌集中有一段:

  「余稚齡罹患惡痘,醫云無生路矣。先考不堪悲泣,走此神祠,以丹誠乞助命,還家倏然出九死。而經旬日乃愈。因是詣拜數十載。壽六十八,全賴神之御靈矣。」  

  溯及元文三年(1738),五歲的秋成患痘瘡。醫曰無治,養父上田茂助深夜步行十餘里至此神社祈禱。秋成生於享保十九年(1734)是妓院私生子,並不知其父為誰。四歲母親過世,被紙油商島屋的上田茂助收養。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無論上下貴賤,最可怕之病症莫過痘瘡。這是江戶時代排在首位的奪命疫病。據飛驒國某寺廟記載資料,其時患痘瘡者近七成為幼兒。秋成同時代將軍德川家齊有子女五十五人,凡長大者均患痘瘡,其中有二人因此而死。小林一茶長女亦歿於此疾。醫家香月牛山著《小兒必要養育草》(元祿十六年,1703)載:「痘色轉赤為好也。」因有在痘瘡周圍塗抹赤色之俗。

  秋成雖逃過一死,卻留下右手手指短小之殘疾。晚年所著《膽大小心錄》中有「無力執筆」之句。據此推測秋成身體之殘疾對其文學創作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京都西福寺藏陶工高橋道八造秋成像,雙目圓睜,圓頭圓腦。  

  寬政二年(1790)十二月十六日,秋成給京都的友人畫家松村月溪寫信,信中曰:「病夫春來手腕痛楚,至夏略有好轉。而突患目疾,至晚夏左目失明,讀書寫字遂成廢人也。由此書信往來甚為辛苦。總之無非久疏音信而已。」又有「歲五十七頓失左明」句。 


  江戶時代日本眼疾甚為普遍,盲人眾多,各大眼科亦流派紛呈,競爭激烈。當時常見眼疾除卻白內障,有淋菌性膿漏眼,夜盲症,結膜炎,眼瞼緣炎,麥粒腫等。多半與營養失調與生活條件惡劣有關。此外痘瘡麻疹後遺症導致眼盲亦屬不在少數。

  其時秋成正與伊勢松阪的日本復古國學家本居宣長激辯學術。宣長長子春庭此時亦患眼疾,寬政三年(1791)到尾張國海東郡當時最負盛名的眼科醫生處治療眼疾。寬政六年亦失明,遂習針灸、精進國學,著書立說。這位眼科醫生後來亦為秋成看過病,亦屬奇緣。

  寬政九年(1797)十二月十五日,秋成之妻阿玉遽亡。是年秋成六十四歲。後於《夏野之露》中寫道:  
  「妻廿一歲來歸。去年冬以五十八歲之齡先我而去,乃因常年多病之故也。」

  寶曆十年(1760),阿玉嫁給秋成。第二年秋成養父病逝,秋成繼承島屋。開始學習和歌。三十三歲憑《諸道聽耳世間猿》《世間妾形氣》等聞名。明和八年(1771),一場大火家財盡失。永安五年(1776)出版代表作《雨月物語》,被譽為日本怪談小說頂峰之作。秋成狷介暴躁,多年來妻子一直默默侍奉。寬政元年,阿玉之母與秋成之養母雙雙辭世,秋成歸咎自責,認為自己十分不孝。夫婦二人均受重創,阿玉落髮決志、發願心,法號「瑚璉」。而今辭世,秋成極為悲慟。文中有曰:

  「妻已化作野地孤煙。」
  「何以在此悲辛年月棄我而去。」
  「老來畸零,起臥俱傷悲。」
  「起臥獨自一人,常有幻覺,思念彼人在眼前,無限悲傷。」  

  妻子死後,秋成難耐寂寥,幾欲自盡,徘徊於大阪、河內一帶。寬政十年(1798)春,秋成右目亦失明,只能依靠老婢與養女維持日常生活。此種絕望於《麻知文》中曰:  


  「如此四月廿日,另一邊光明亦失,無比悲哀。」
  「悲辛憂愁,不知今日之後的年月,如何居留世上。」  
  不過在大阪尋訪名醫治療右眼未成,左眼卻意外復明。文中狂喜之言曰:  
  「歲五十七頓失左明,六十五又及右眼,僥倖逢神醫,得左明。」  
  復明的秋成在《山霧記》中描摹夏季夜空月灑清輝,極盡喜悅之情。  
  後來秋成開始使用眼鏡。當時眼鏡相當昂貴,同時代的瀧澤馬琴晚年罹患與秋成相同的眼病,亦配眼鏡。  
  晚年喪妻的秋成甚為淒涼。與人通信中有如下字句可尋:  
  「病中足痛,不堪遠行。」「老衰已極,記憶渾無。」「芋頭數塊,辱受納,春宴珍味可致。」「海苔並乾蘿蔔皆為好物也。」  

  喪妻之痛與眼疾折磨,秋成求死之心益重。妻所葬之菩提寺在南禪寺山內之西福寺,即今之南禪寺草川町,我曾數次路過。享和二年(1802)二月,六十九歲的秋成於西福寺內紅梅樹下自作墳塋。

  文化五年(1808)十月二十八日,與友人通信中寫:  
  「老夫,去春來,因疝腫苦惱十分,疏於問候。」

  翌文化六年(1809)六月廿七日,秋成在友人羽倉信美宅中過世,年七十五歲。如願葬於七年前於西福寺自作之紅梅樹下墳塋中。

  今年是上田秋成去世兩百年紀念。京都國立博物館有專題展覽。亦親見高橋道八所作秋成陶制坐像。兩百年似乎並不太遠,西福寺之紅梅至今猶自歲歲開落。 

  本文作者:蘇枕書 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天涯論壇「閑閑書話」


 

PHOTO:上田秋成坐像,京南南禪寺境內西福寺所藏,初代高橋道八造像 

眉間微皺,眼角有魚尾紋,眉目深邃,令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江戶時代撰寫志怪小說《雨月物語》上田秋成的坐像。頭部渾圓,下巴突出如戽斗,臉也是圓圓的,雙手交疊收在衣袖之中,像是早已看透人世間的達觀,端坐於席上。

京都國立博物館,於2010年舉辦上田秋成殁後200年紀念展。秋成坐像乃南禪寺境內的西福寺所藏,為初代高橋道八造像,是京燒的陶像,呈現秋成七十歲時的樣貌,據說和本尊十分神似。這張照片是展覽期間前半,於八月第四周的星期天下午前往時,於七條通的博物館入口,將展覽會看板上的秋成坐像拍下來,才進入會場看展。

館外的長幅看板,是秋成的回憶。雨月物語卷之一白峰物語的場景,有好友圓山應舉的鯉魚圖,伊藤若沖的雞頭和螳螂圖,而上田秋成本人的坐像最吸引目光。在展場裡,坐像展示於何處?沒想到一進展場,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坐像,置於玻璃櫃中坐像,相當小的一尊,與看板上呈現的感覺完全不同,高約18.6公分而已。(以上資料摘自洋洋日記 整理/銀色快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