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3日

 

又開始聽王菲了,不厭其煩。

當耳朵漸漸對一切新鮮的聲音,開始疲勞和厭倦,

我發覺,只有這個女人的歌聲,能夠讓我得到片刻的安慰。

清冷透明的音樂,飄浮在空氣之上的輕,似有還無的呼吸,氣若遊絲。

這座城市,多少寂寞的角落裏,多少陌生的人,和我一般,靜靜聽她的歌。

一遍遍,讓曲目重複著播放,我愛的「四月雪」。

 

任由旋律,在耳際縈回,經久的纏綿依戀。

當個人的往事,終於失去重量,才擁有堅強的力量。

這一句,我近乎虔誠地相信了。

往事,那些經過了,又被棄置遺忘的歡樂,終於成為我們前行的負擔,

曾有的一切悲傷,一切苦難,也同樣令人舉步維艱。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k Bauerlein  是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英語教授,最近出版「最愚蠢的一代;數位時代如何使美國年輕人變得愚笨且威脅到我們的未來」一書,得罪了8700 萬美國年輕人,他指出年輕人放著該讀的書不讀,花太多的時間打手機、發短信或察看留言,及上網漫無目的的瀏覽、打電玩等,這些網際網路活動及數位領悟力並沒有轉換成對過去和現在世界事務的瞭解,也沒有訓練好他們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在書中,他提出一個讓美國教育界困惑不已的問題: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知識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過:圖書館、博物館、大學、歷史頻道、維基百科、《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一切都在你的滑鼠下,但我們沒有看到年輕人,至少是美國年輕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歷史知識、公民意識、閱讀成績、國際競爭力方面的提高。為什麼?


“因為他們把時間都花在了社交網站、IM和手機簡訊上了。”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鮑爾萊因說。


馬克·鮑爾萊因(Mark Bauerlein)對Facebook尤其深惡痛絕。尼爾森的調查資料顯示,年輕人最常去的10個網站中,9個是社交網站,“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但是,將這樣的罪名完全歸結到數位科技上,是否過於粗暴和簡單化呢?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曾做過這樣的夢。

一開始是聲音,從天花板傳來清脆的滴水聲,接著女人的尖叫聲穿刺耳膜。我努力睜開眼,卻發現有個雙眼失明的老婆婆從黑暗中隱現,她坐在搖椅上,用瘖啞的嗓音說著我聽不懂的方言,似乎吩咐我把地上那堆黃紙燒化,於是我隨手撿起一紅瓦盆,火柴擦亮了幽暗空間,黃紙瞬間燒成灰燼,悼祭著無法安息的魂魄。

老婆婆起身向前一把抓住我的手,感覺有電流通過身體,彷彿自己附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脖子被緊緊勒住,快要不能呼吸了,對方還不停地把我的頭按入水中,冒著蒸氣的熱水,才驚覺自己躺在浴缸裡,我想喊救命,但是叫不出聲音來,像凶殺案的現場那樣,紊亂的血漬染紅了畫面,意識到自己就是一開始那位尖叫的女子,而我正經歷著她被男人虐殺的過程,記憶如同影像倒帶,從相識、爭吵到遇害,甚至記得男人的臉,這時老婆婆放開手,夢境如泡沫消逝,我不停狂哭直至醒來,背脊冷汗直流,連腳底板都是冰的。

我清楚記得夢中女子的悲慘境遇,彷彿她身上每一吋傷痛都伸手可觸,即便清醒,積壓在胸口難以言宣的窒悶感幾乎籠罩了一整天,回想起來不愉快的烏雲好像又會飄過來似的……

 

真的,好恐怖!

岩井志麻子繪聲繪影的恐怖文字,無意間敲醒了我記憶深處沈睡已久的真實恐懼。她在這本書裡面特意使用家鄉的方言,也就是岡山腔日語,述說著「好像真有這麼回事」的鄉野傳奇,即使讀起來感覺很毛,又會忍不住繼續翻下一頁,這就是故事迷人的所在。

時間不知不覺倒退一百年,來到西方文明開化,幕府政治逐漸瓦解的明治、大正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正急速近代化的同時,魑魅魍魎則在暗地猖獗,社會普遍瀰漫著不安的情緒,可說是怪事頻傳的黑暗時代。遠離城市的偏僻鄉間,仍存在著難以理解的迷信與禁忌,在農村地區發生小孩被人擄走,近親相姦,來不及絕育導致的墮胎,農作歉收引發的饑荒、掠奪,大規模流行的傳染病,加上階級制度的不平等,老百姓苦不堪言卻也習以為常。

看似一片榮景的明治時代,在妓院的房間裡,一個容貌醜怪的妓女向她的恩客,訴說著一生悲慘的際遇,如此娓娓道來的故事,彷彿真實發生過,岩井透過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描述栩栩如生將故事中的登場人物帶出,就好像在讀者身邊喃喃私語,把讀者拉進事件現場,你不得不佩服那種親歷其境的恐怖,居然真的可以單憑文字的力量穿透紙面傳遞出來創造出超立體的官能體驗。

唯有親身經歷的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因為是親身經歷的故事,肯定比透過他人的描述所感受到的更加深刻。他人不論是口述還是文字描述,甚至是電影畫面都能嚇人,但絕對比不上親身經歷來得恐怖。

作者很巧妙運用了歷史背景作為恐怖故事誕生的殘酷舞台,營造出極具張力又詭異的說書氛圍,讓人渾然忘了是在閱讀小說,跟著故事中的說書人一同融入晦暗未明的幽界中,怕是一回神,女鬼已在你耳邊吹氣,牆壁上爬滿了駭人怪物,當你暗叫不妙,已經太遲了,早被文字織成的恐懼之絲緊縛纏繞而無力抵抗。

活在這世上有時候覺得很恐怖,那是因為沒有比人心更恐怖的東西了,當一個人好端端的卻變了心,戴著良善的面具卻暗地捅你一刀,你怎能相信浮現於表面的虛情假意,其內在不是包裹著惡毒的汁液呢?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sign_105150_b04.jpg 

一種安哲羅普洛斯的靜謐冷洌,低限度的風景,充滿著無限可能性,延展了視野。

地下室沒有窗,每一張攝影作品化為我們的視窗,心靈之眼。

穿透時空的縫隙,天使隱藏在景物的背後呢喃。

在時光中,我們都是短暫的過客,是旅人。


—— 銀色快手

 

 

在去年末【一瞬之光】攝影展結束後,其實我們誰也不知道,下一場展覽竟然這麼快就來了!

 

原本只是普通的例行通信,普普要幫我們布拉格書店的實體店面設計LOGO,

信中,她附上了一份網址,裡頭放的是她今年春天加拿大之行的照片

 

打開網址連結的那一刻,銀快正在外頭奔忙,而沒力才剛從夢中醒來

雖然早在幾天之前就知道這批照片的故事,但一直到看到編排好的作品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文/銀色快手 本文發表於《幼獅文藝》

 

◆夏宇的《備忘錄》

 說到絕版詩集,許多寫詩的朋友立刻會聯想到夏宇的《備忘錄》,這是她第一本自費出版的詩集,最初只印行了兩百多本,封面都是純手工製作,「備忘錄」的字樣,還是夏宇和友人一本本黏貼上去的,如CD般大小,深藍色封面,造型相當雅緻。雖然作者一開始並沒有打算要走「地下路線」,卻在不知不覺之間,成了「地下詩人」,聽起來總覺得好像什麼祕密結社之類的,引人遐思。

 據說出書後,詩人還一度感到憂心,到底會不會有人買這本詩集來看呢?當詩集全部印好分送到各經銷處之後,夏宇就出國去流浪了。出乎意料之外,詩集賣得相當好,引起詩壇注目,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隨性詩句,隱隱然突顯出戲劇化的張力與跳躍的節奏性,成為獨樹一格的後現代詩語言,幾年下來累積了為數可觀的夏宇迷。

 《備忘錄》一九八六年再版,印了五百本,也旋即銷售一空,夏宇成為華文現代詩壇的一則傳奇,他的詩集立刻成為年輕詩人們爭相蒐藏的夢幻逸品。有人說喜愛夏宇的理由,就是她從不向主流低頭,想搞出一本徹頭徹尾屬於個人風格的詩集。

 看完《備忘錄》就有種衝動想認識夏宇這個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思維,會寫出這些奇妙的文字,完全擊潰我對詩抱持的保守觀點。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首詩,好像叫做〈拔牙記〉:「拔了/還有點痛/一種空/洞/的疼/彷彿愛情」。對當時的夏宇而言,詩是一本私密的日記,是青春時期的備忘錄!

◆自費出版是一個理想

 在《純文學》雜誌發行的那個年代,也有許多詩人想要出版詩集,可惜苦無管道。在張惠菁撰寫的楊牧傳記中,提到了《水之湄》的出版。當時少有出版社願意出詩集,詩人們大都自費出版,以有限的管道流通。楊牧的第一本詩集是在父親的印刷廠印出來的,妹妹楊璞則幫忙校稿,詩集封面由雕塑家楊英風設計。當時印刷封面的色版,在詩人的花蓮老家保存了很久,直到一次颱風帶來水患,淹壞了色版,還有他從高中時候起和黃用等人的通信。相較之下,或許楊喚還比較幸運,雖然很多人都曉得楊喚的寫作生涯是刻苦過來的,從報社的校對編輯做起,一直當到青島《青報》的副刊編輯,他的第一本詩集是由青島文藝社出版的。但是當中日戰爭的烽火蔓延到青島之前,《青報》就解散了,這本詩集也就成了絕版品。我手中珍藏的楊喚詩集是由光啟社出版,泛黃的書頁依稀還可以回顧鉛字印刷的那個年代,閱讀到一本好的詩集有多麼珍貴!在〈花與果實〉這首詩中,楊喚寫道:「花是無聲的音樂/果實是最動人的書籍/當它們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時計的齒輪/給無情地嚙咬,絞傷……」在詩人的內心,一本詩集的出版要歷經多少的辛苦才得以嘗到其中的甘甜?

◆方旗的《端午》與《哀歌二三》

 一九三七年出生的方旗,是一位隱世的傳奇詩人,在他準備出國留學前,曾自費出版了兩本別具風格,至今無人能出其右的詩集,它們分別是《哀歌二三》(一九六六)與《端午》(一九七二),我的蒐藏則是詩人余素借我影印的。從未在任何媒體發表過的他,從封面設計、內頁編排和插圖完全一手包辦,成為自費出版詩集的典範,更是收藏家的夢幻逸品!他的短詩〈小舟〉反覆出現在一些現代詩的選集裡,從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也沒有人知道他現在到底在做什麼?一位徹底消失的詩人,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內文編排採直式齊尾的形式,有點像是山脈橫走,溫瑞安的《山河錄》以及《現代詩》雜誌皆承襲自他的風格,有種氣壯山河的澎湃氣勢!如果你有機會看到,那絕對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夢幻逸品!

◆投入絕版詩集的蒐藏

 令我愛不釋手的,總是珍貴的絕版品或是手工詩集,它們有的是自費出版(不靠任何贊助)或請影印店、打字行幫忙排版和印刷,像是羅智成的《畫室》、駱以軍的《棄》、布靈奇的《我和我破碎的詩》廖彥博《故事之牆》、劉亮延的《你那菊花的年代》、許赫的《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或是申請到政府單位出版的補助,委由出版社代為發行(對於出版社來說,不管有沒有補助,只要不必由出版社花錢,就算是自費出版),像是丁威仁的《末日新世紀》(文史哲)紀小樣的《想像王國》(詩藝文)、羅浩原的《蔗尾蜂房詩稿》(文史哲),像阿芒最近剛出版的詩集《ON/OFF》,還在裝訂上力求質感,甚至在膠裝的書背再貼上一層砂紙,更增強了文字與感覺之間摩擦的力道與印象。有的則是純手工製作,從編排、版型、封面、裝訂通通自己來。另外像是愛好舞臺劇兩位詩人自行編印的詩集:魚果的《薄荷糖男孩》和若驩的《英國王子來投胎》皆具有個人特色,跳躍的詩行節奏中反彈出戲劇的張力(唐山書店發行)。

 此外還有侯馨婷的《海豚詩選》、吳榮邦的《莫方自選集》、文摩與簡翦的手工詩集(以上的手工詩集都曾在二○○三跨界遊藝新詩物件展上亮相過)都各有各的特色,除了品味詩句之外,詩人的巧思和用心,也令整本詩集的質感更加提昇,讓人有想要蒐藏的欲望!正要前往紐約念書的莫方說:「還是手工的詩集比較有感情,感覺上有詩人的靈魂在其中。」

◆九歌文學書屋和爾雅書房

 當我讀高中的時候,九歌出版社的老闆蔡文甫把位於八德路巷內的自宅,改裝成九歌文學書屋,那時我經常去找一些前輩詩人的絕版詩集;書店裡還掛了一個簽名版,留下許多文壇作家、騷人墨客的親筆簽名。在那裡發現了《現代詩》、《象群》、《曼陀羅》、《薪火》這些絕版詩刊都曾經在詩壇的夜空,綻放過璀燦耀眼的光芒。

 爾雅書房座落於詩人余光中曾經住過的廈門街,同時也是出版人隱地先生的舊居,位於二樓的雅房最裏面的一間隱密的書房是隱地先生公開的書房,他本身也寫詩,出版過幾本饒富生活趣味與哲思的詩集書架上琳瑯滿目的,也是以詩集和純文學作品居多,隱地說,絕版詩集當然是非賣品,不過很歡迎愛詩的朋友前往書房瀏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往一探,相信一定會有許多收獲的!

◆顏艾琳的絕版人工作室

 還記得大學的時候,曾經到過詩人顏艾琳的絕版人工作室參觀,她努力翻遍了信義路國際學舍附近的舊書店(後來陸續搬走了,原址為現在的大安公園)、牯嶺街以及光華商場的舊書店。她描述當時把自己當成工人,穿著不怕髒的衣服,帶上口罩和手套,幾乎把舊書店整個翻過來,才挖到許多絕版的夢幻逸品。這些詩集現在大部分都捐給母校輔仁大學的圖書館,有些則是饋贈給友人,另外還保留一些實在捨不得送人的,留在家中典藏在書櫃裡,像洛夫的《石室之死亡》、亞弦的《深淵》、陳克華的《騎鯨少年》,這些絕版詩集都是第一次在艾琳姊的家中拜讀的,當時很羨慕能擁有一個滿屋子都是詩集的「夢中書房」。如今,自己也蒐藏了不少詩集,等待以後換大一點的房子之後,再為這些寶貝的詩集們找個家吧!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ra090216_31

我認為村上春樹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的內容與「挪威」和「森林」似乎搭不上什麼關係。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是著名的披頭四合唱團(THE BEATLES)所演唱的一首令人懷念的西洋歌曲。但在村上的這部作品中,除了作為襯底的背景音樂之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關聯性。 

  但是「挪威」這個詞倒是蘊含了「森林」的意思。就字面上來看「森林」它是個會意字,當然它是由三個象形字「木」所組成的一個會意字,三個木組合起來就是「森」。於是韓國女詩人姜恩喬,就利用這種文字上產生的趣味性寫了以下這首詩《森》。 


   木 一棵搖動著 
   木 一棵搖動的話 
   木 二棵搖動著 
   木 二棵搖動的話 
   木 三棵搖動著 

   就這樣 就這樣 

   木 一棵樹的夢是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月底去板橋銀色快手家逛書店,於是這個月就都在消化從銀快家買回來的書。當時買了兩本洛夫的作品:小品文選以及這本《洛夫詩鈔 經典詩作手鈔本》。我第一本購入的洛夫詩集是民國九十年出版的《漂木》,之後慢慢買了他之前的作品《雪落無聲》、《隱題詩》和《背向大海》。雪落無聲這本還因為忘記自己有買過,整理書架時發現多了一本,於是拿去銀快的布拉格書店「資源回收」。
  《漂木》是我當年最好的閱讀經驗,也是我至今最愛的一本詩集。洛夫因為早期魔幻超現實的詩風,被譽為「詩魔」,但這本書中展現的除了豐富多變的意象外,文字所蘊含的哲思:談生命、永恆、創作,個人以為近年尚未被任何詩作超越。我喜愛閱讀長詩勝過閱讀短詩,一方面固然是物以稀為貴,長詩創作困難,所以也較少詩人嘗試。二則是讀長詩常像是在讀一個故事,不單只靠文字的華美、意象的新穎,更需要言之有物才能撐住大篇幅。三則不管寫長詩或是讀長詩,對詩人和讀者都像是跑一場馬拉松,不管是寫完或讀完,都有大汗淋漓的快感。

  洛夫本名莫洛夫,以前看報紙讀過一段他的軼事,不知是真是假。在他的軍旅生涯中,被曾留俄的蔣經國召見,只為了問他的名字是否源自蘇聯的外交家莫托洛夫Vyacheslav Molotov。他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後,創作力依舊源源不絕。除了以詩揚名之外,步入中年後他開始臨帖學書,開過書藝展,也出過《雪樓詩稿——洛夫書藝集》這本以毛筆抄錄古典及自己詩文的作品。《洛夫詩鈔 經典詩作手鈔本》應是鋼筆抄錄的,雖然其中不少詩我在他的其他作品集中讀過,但冷冰冰的鉛字印刷和手抄的鋼筆字跡,後者的溫暖和人性前者難以望其項背。

自從電腦普及之後,我也很少用筆了。不僅字越寫越醜,連不常用的字也慢慢地遺忘了我。我記得當年我還在唸書的時候,愛用鋼筆遠勝原子筆,尤其喜歡用黑色的墨水書寫,看來比較像是書法。我書法寫得奇爛無比,只能靠這個方式讓自己稍感安慰。使用鋼筆書寫不比原子筆便利,當寫錯字需要修正時,修正液必須等乾透才能再寫,修正帶則不吸墨水,有時更慘,筆尖會把覆蓋錯字的帶面刮破。有些紙張吸水力較差,如果不幸文思泉湧、運筆速度過快,往往寫到第二行時,第一行就已經印滿墨漬。即便有這些缺點,但我還是喜歡用鋼筆書寫時,感覺筆尖水墨流動,在紙上因為點橫撇耐留下的墨跡。感覺水墨在微笑,在說話,每個字都有生命,都有個性。
  上星期四(五月二十七日),聯合副刊登了余光中的詩《思華年--贈吾妻我存》,巧合地也是用詩人的手稿。余先生的筆跡更像金石銘文,和洛夫靈巧的運筆各善勝場,各有巧妙不同之處。也因為這樣的手寫詩,讓我拿出塵封多年的剪貼簿出來,而不是上聯合新聞網,把這篇詩拷貝到我的部落格收藏。我剪貼簿裡,最接近余先生這首詩的剪貼作品,也已經是民國九十一年的事了。這讓我想起,自從Amazon推出Kindle閱讀器之後,電子書變得熱門,而隨著iPad的上市,勢必這股電子書風潮將席捲全球。科技先知們預言這將是出版社的末日、實體書的墳場。悲觀點看,也許再過不久,紙本書籍和手寫的文字,只剩下收藏的價值了。然而我還是很想多看到詩人們的筆跡,希望台灣的出版社能多出幾本這樣的詩集。

  就在我快寫到尾聲時,我才發現,詩鈔的「鈔」是鈔票的鈔,不是抄寫的抄。上教育部一查,才知道鈔字除了當作「紙幣、錢財」解,也有「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之意,所以「鈔」字在此真的不是錯別字,而我也長知識了。
 
 
  本文作者:Kirsten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突然瞭解自己也只不過是個幻影

  另有別人在夢裡創造了他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環墟〉

 

  Dear R

  還記得我們的愛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的?

  該從相遇的那一刻算起,抑或告白的那一秒才算數?

  當彼此還是陌生人在街頭擦肩而過的時候,愛情不過是一團渾沌的黑暗宇宙,天和地之間尚未分開,雲與霧一片渺茫,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念的是什麼科系?屬於哪個迷人的星座?

  曾經我以為愛情是一種宿命的安排,抱持著極度悲觀的看法,彷彿天空永遠是陰霾的鼠灰色,雨一直下個不停,直到身體發霉為止,所有相愛的戀人都會分離,第一次見到你晴朗無雲的那個下午,幾乎可以預想到世界末日來臨的光景。

  但其實愛情是很講科學的,一次熱吻可以燃燒掉多少卡路里,一個擁抱可以增加多少溫度,一場失戀可以減輕掉多少體重,這些都可以經由統計分析出平均值,巧妙的排列組合之後,再添加一點偶然與巧合的機率,有模有樣的愛情便可以被大量製造出來,可惜我數學不好,始終測不出愛情在天秤上失衡的重量。

  先不管這些,我只想跟你分享個故事,關於愛情裡的忠貞與背叛,謊言和真相。一開始是個意外,故事裡的主角山田隆太,發現鄰居大叔的房間很不尋常,明明對方是個模樣邋遢、衣衫不整的宅男,為何每天有美女投懷送抱,狀似親密,言談互動又是那麼的自然和諧,真教人想不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隆太開始有了懷疑,無意間也搜尋到鄰居的垃圾袋裡,竟然有許多印著美女圖案的空罐頭,疑心生暗鬼,他決定潛入宅男的房間一探究竟,進而發現美女罐的秘密,只要依照使用說明的指示,將罐頭打開,讓果凍狀的內容物,倒入攝氏四十度左右的溫水(最好選在浴缸中使用),等待三十分鐘,誕生到這個世界的美女就會出現在自己的面前,這簡直是每個男人心中的夢想啊。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倪亞達原著小說(上)

作者:袁哲生
出版:布克文化
日期:2010年06月03日
ISBN:9789866278068

我是從《靜止在樹上的羊》這本短篇小說集,才真正認識袁哲生這位作家的,一直以為他是個嚴肅的純文學創作者,沒想到他也會寫輕鬆幽默如《倪亞達》這樣的作品,他擅長用白描筆觸,去勾勒人物之間的那若有似無的距離感,用動作來呈顯他們內心的狀態,把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落連綴起來,牽引出埋藏在表面文字海洋底下,深沉宏大的故事冰山。

讀《倪亞達》的時候,曾有一度,我以為自己掉進了小淘氣尼古拉( Little Nicholas)的世界裡,尼古拉和他的死黨們彼此之間的互動模式,就如同倪亞達和王大川、李有福幾個小毛頭一樣,總是可以把事情搞得雞飛狗跳,讓大人啼笑皆非,真不知該拿他們如何是好?

倪亞達天性樂觀,有著往前衝不怕死的憨直性格,可是偏偏他運氣特別差,什麼狗屁倒灶的鳥事都會來找上他,簡直就是標準的冏男孩嘛!不過倪亞達也有屬於自己一套的阿Q邏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肯定會逢凶化吉,天下太平。

每次看倪亞達又遇到倒楣事,衰到爆,場面弄得很尷尬,難以收拾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噗哧一聲笑出來,覺得自己好殘忍喔,自己的快樂居然就這樣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但其實他是大家心目中真正的開心果,因為他永遠有做不完的蠢事,等著別人去數落,然後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也間接凸顯出倪亞達其實是個古道熱腸的孩子,他天真又勇敢,什麼爛攤子都一肩扛下來,有責任心又富正義感,希望身邊的每個人,都能各得其所,過著平凡而快樂的日子。從他的日記裡,我們得以窺看一個孩子每日的成長,他的所見所聞,彷彿就是整個台灣九零年代的縮影,是最真實也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

倪亞達的日常生活明明超悲慘,混亂得像是一團漿糊,爸爸離家出走,媽媽沒有固定工作,三不五時得外出拉保險,但在袁哲生的筆下一切是如此的荒謬可笑,作者以其獨特的幽默感,將平凡小人物的詼諧、逗趣、充滿童心的小天地,細膩地刻畫出來。

說到這,又不禁使我聯想起卡爾維諾的小人物狂想曲《馬可瓦多》敘述小市民馬可瓦多辛勤工作養家糊口,卻連三餐溫飽亦不可得的無奈,輕描淡寫的筆調,透露出更多無可奈何的悲哀。故事中流露的氛圍和包圍著倪亞達的台灣小市民生活景況如出一轍,就算外面金融風暴股市震盪社會事件頻傳選舉沸沸揚揚,日子還是得踏踏實實地過,每天有每天的計畫和步調,倪亞達的樂天知足,正是台灣人努力打拚的原動力。

知道倪亞達改編成電視劇即將搬上銀幕也是最近的事,故事中的登場人物個個洋溢著動感和喜感,不知道演員們是否能傳神表達出倪亞達的故事精髓,最好是能逗得觀眾捧腹大笑,順便運動一下顏面神經,日子總不能過得太緊繃對吧!

推薦序:銀色快手 文學評論家/布拉格書店主人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Q84 解說] 青豆的由來


在日本青豆是一個罕見的姓氏,小說裡描述青豆的祖父是福島縣出身,但青大豆是岐阜縣/飛驒山脈的特產,在江戶時代初期,確實有人向將軍進獻青大豆被賜姓為青豆的記錄。所以讀者之中搞不好真的有叫做青豆的人正在讀1Q84也說不定。

1Q84出版後,村上春樹在訪談中,透露了青豆真正的由來。說他在居酒屋看著菜單點了青豆豆腐,想說青豆這名字好,女主角的姓氏其實是從這裡聯想而來。如果曾看過安西水丸與和田誠共著的《青豆豆腐》這本書,就會在序裡面發現有趣的事,當時呢,安西水丸和村上春樹照例在居酒屋喝酒聊天。

安西水丸正傷腦筋這本書該怎麼取名字,希望村上可以給點意見,村上一邊喝酒一邊順口說,就叫青豆豆腐好了,因為他正在吃青豆豆腐(下酒的爽口小菜)於是安西水丸在煩惱之際不假思索就接受了這個建議,把和田誠的隨筆集命名為「青豆豆腐」不過,這又是題外話了。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村上春樹在《萊辛頓的幽靈》有一篇名為〈第七個男人〉的短篇小說,內容以倒敘的手法在回溯一段好友被海浪吞噬的記憶。

「那是種類特殊的,過去從來沒有看過的巨大海浪。」男人繼續說。……(中略)「那對我來說,是海浪。對各位來說,是什麼,我當然不知道。但對我來說那碰巧是海浪。沒有任何前兆,有一天突然,巨大的海浪以那致命的模樣出現在我眼前。」

在神戶縣長大的村上春樹,與「海邊」這樣的地理環境,有著無法切割的關係。

《來自中國的慢船》、《海邊的卡夫卡》都有「海邊」這樣的意象存在。


村上春樹寫道「因為我是在海邊長大的人,因此從小就知道海的可怕。我很清楚有時候海會變得不可預測的凶暴,因此我們都很小心地遠離浪頭靠近的地方」〈第七個男人〉裡,好友K被海浪捲走了;《挪威的森林》裡,好友 KIZUKI 在自己的車子裡選擇以一氣化碳自殺,到了《海邊的卡夫卡》,少年K,幾乎成為村上自己與卡夫卡的隱喻/換喻,一個熟悉而印象深刻的記號。


除了卡爾維諾在《帕洛瑪先生》這本半自傳式的理性思維實驗作品中,曾以排除式的分析手法看似精準地陳述「海浪」這麼一個難以界分的連續性物理現象之外,幾乎不曾看過有人像村上春樹一樣,對於海浪以及海嘯現象的捕捉,有著如此撼動人心的洞察力。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久以來,填鴨式教育使得學生少有自主思考的機會,面對聯考和標準答案,讓學習變成一件痛苦的事,無形中也扼殺了許多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性思考,並非憑空想像或是無中生有,它需要長時間的醞釀,更是結合了經驗和智慧的思路歷程。詩人蕭蕭多年來致力於詩的推廣、詩史的建構與現代詩的實務教學,並且結集成書,幾乎是國內少數領導創造思考教學的先驅者。

早年,蕭蕭與楊子澗合編的《中學白話詩選》延伸了詩的閱讀視野,帶領讀者走進詩人的世界,原來一首詩誕生的過程這麼有趣;後來,蕭蕭又寫了《青少年詩話》、《現代詩入門》爬梳現代詩發展史的脈絡,拉近了詩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蕭蕭與張漢良合著的《現代詩導讀》則是將美學理論融鑄於詩的賞析之中介紹給讀者,成為許多教師在現代詩教學上莫大的助力。

蕭蕭很注重學生的臨場反應,經常會隨堂出作業,讓學生們腦力激盪,主動出擊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諸如《現代詩遊戲》和《現代詩創作演練》就是師生合力完成的作品;帶著遊戲的心情,新詩不再難以捉摸,反而像是可以親近的朋友,當我們心有所感,便可以選擇用新詩的形式來抒發,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動。

《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是一本實用而有趣的現代詩參考書,國文課本裡沒有交代的背景資料、現代詩沿革,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作者就名家代表詩作逐篇進行賞析,並且還附上歷屆聯考新詩試題的解題技巧,以及模擬試題,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閱讀中,有系統地吸收現代詩的養份。

詩的閱讀和賞析,可以激發創造的潛能,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Sternberg 認為:「創造力是可培養、可訓練的,但必須在自由開放的空間才能成長」。

熟於測字與命理的詩人蕭蕭,成功地引導學生將讀詩得來的樂趣應用在生活的觀察與閱讀上,這就是創意思考教學。許多創意人談到他們的創造思考過程,其中的共同點就是不斷地吸收、觀摩、學習,成為日後創造思考的泉源與頓悟的重要脈絡。如何寫詩,如何解讀詩中暗藏的玄機,其實一點都不難,讀完這本書,相信你也可以信手拈來,快筆成詩!

本文作者:銀色快手 文學評論家/布拉格書店主人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演講


  拿破崙曾經說過,哪怕蒙上他的眼睛,憑藉著嗅覺,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鄉科西嘉島。因為科西嘉島上有一種植物,風裡有這種植物的獨特的氣味。

  蘇聯作家蕭洛霍夫(Sholokhov 1905-1984)在他的小說《靜靜的頓河》裡,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特別發達的嗅覺。他描寫了頓河河水的氣味。他描寫了草原的青草味、乾草味、腐草味,還有馬匹身上的汗味,當然還有哥薩克男人和女人們身上的氣味。他在他的小說的卷首語裡說:哎呀,靜靜的頓河,我們的父親!頓河的氣味,哥薩克草原的氣味,其實就是他的故鄉的氣味。

  出生在中俄界河烏蘇里江裡的大馬哈魚,在大海深處長成大魚,在牠們進入產卵期時,能夠迴游萬里,衝破重重險阻,回到牠們的出生地繁殖後代。對魚類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我們不得其解。近年來,魚類學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魚類儘管沒有我們這樣的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發達的嗅覺和對於氣味的記憶能力,就是憑藉這種能力,憑藉著對牠們出生的母河的氣味的記憶,牠們才能戰勝大海的驚濤駭浪,逆流而上,不怕犧牲,沿途減員,剩下的帶著滿身的傷痕,回到了牠們的故鄉,完成繁殖後代的任務後,就無憂無怨地死去。母河的氣味,不但為牠們指引了方向,也是牠們戰勝苦難的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馬哈魚的一生,與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創作,其實也是一個憑藉著對故鄉氣味的回憶,尋找故鄉的過程。

  在有了錄音機、錄像機、互聯網的今天,小說的狀物寫景、描圖畫色的功能,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你的文筆無論如何優美準確,也寫不過攝像機的鏡頭了。但唯有氣味,攝像機還沒法子表現出來。這是我們這些當代小說家最後的領地,但我估計好景不常,因為用不了多久,那些可怕的科學家就會把錄味機發明出來。能夠散發出氣味的電影和電視也用不了多久就會問世。趁著這些機器還沒有發明出來之前,我們應該趕快地寫出洋溢著豐富氣味的小說。

  我喜歡閱讀那些有氣味的小說。我認為有氣味的小說是好的小說。有自己獨特氣味的小說是最好的小說。能讓自己的書充滿氣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讓自己的書充滿獨特氣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一個作家也許需要一個靈敏的鼻子,但僅有靈敏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獵狗的鼻子是最靈敏的,但獵狗不是作家。許多好作家其實患有嚴重的鼻炎,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寫出有獨特氣味的小說。我的意思是,一個作家應該有關於氣味的豐富的想像力。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好作家,在寫作時,應該讓自己的筆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氣味。即使是沒有氣味的物體,也要用想像力給它們製造出氣味。這樣的例子很多:

  德國作家徐四金在他的小說《香水》中,寫了一個具有超凡的嗅覺的怪人,他是搜尋氣味、製造香水的天才,這樣的天才只能誕生在巴黎。這個殘酷的天才腦袋裡儲存了世界上所有物體的氣味。他反覆比較了所有的氣味後,認為世界上最美好的氣味是青春少女的氣味,於是他依靠著超人的嗅覺,殺死了二十四個美麗的少女,把她們身上的氣味萃取出來,然後製造了一種香水。當他把這種神奇的香水灑到自己身上時,人們都忘記了他的醜陋,都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愛意,儘管有確鑿的證據,但人們都不願意相信他就是凶殘的殺手。連被害少女的父親,也對他產生了愛意,愛他甚至於勝過了女兒。這個超常的怪人堅定不移地認為,誰控制了人類的嗅覺,誰就占有了世界。

  馬奎斯小說《百年孤寂》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夠在黑暗的夜晚,憑藉著嗅覺,拐彎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女人。

  福克納的小說《聲音與憤怒》裡的一個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氣味。其實寒冷是沒有氣味的,但是福克納這樣寫了,我們也並不感到他寫得過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因為這個能嗅到寒冷氣味的人物是一個白痴。

  通過上述的例子和簡單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小說中實際上存在著兩種氣味,或者說小說中的氣味實際上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用寫實的筆法,根據作家的生活經驗,尤其是故鄉的經驗,賦予他描寫的物體以氣味,或者說是用氣味來表現他要描寫的物體。另一種寫法就是借助於作家的想像力,給沒有氣味的物體以氣味,給有氣味的物體以別的氣味。寒冷是沒有氣味的,因為寒冷根本就不是物體。但福克納大膽地給了寒冷氣味。死亡也不是物體,死亡也沒有氣味,但馬奎斯讓他的人物能夠嗅到死亡的氣味。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導讀:王蘊潔 知名日文譯者 圖片:位於布拉格的二手雜貨店

  第一次看川上弘美的《老師的提包》,就被她的文字所吸引。之後,又藉由《愛憐》、《溺》等作品,一次又一次地重溫她所創造的文字世界。

  川上弘美的文字並不華麗,但她就是有能耐以看似樸實的文字,輕快的筆調,營造出很文學、很貼近內心的感覺。

  《二手雜貨店之戀》以學生經常出沒的商店街上一家二手雜貨店為舞台,每一章皆圍繞一件物品而發展故事,這本由十二篇短篇構成的長篇小說,每一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彼此之間有延續性和一貫性。除了男女主角貫穿全書以外,在每一則故事中,分別刻劃出遭到前女友詛咒的男人、遭到惡房東欺侮的男人、開古董店又會寫煽情小說的女人……等有血有肉的「配角」,豐富了小說的張力。

  川上弘美在寫第一篇〈長方形2號〉時,原本只是發表在《新潮》月刊上的短篇小說。川上弘美有位朋友開了一家二手雜貨店,她經常喜歡去逛逛,卻自認為對二手雜貨店的了解很膚淺。當初,她覺得二手雜貨店有一種獨特的氣氛,而且開二手雜貨店的人身上也散發出一種特殊的趣味,故吸引她嘗試描寫這個主題。在落筆的過程中,她發現這個題材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便萌生了寫成長篇故事的念頭。她選擇二手雜貨店可能出現的物品為主題,發展出不同的故事。雖然蒐集素材的過程很辛苦,卻也令她樂在其中。從二○○○年著手寫第一篇〈長方形2號〉,直到二○○五年才完成最後一篇〈拳擊球〉,總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完成在《新潮》小說月刊上的連載,最後,匯集成這本長篇小說。

  《二手雜貨店之戀》編織了三段戀愛故事。敘事人雜貨店店員瞳美和健夫之間似有若無、捉摸不定、進一步退兩步的感情,以及雜貨店老闆中野先生的外遇情節,與中野先生的姊姊雅代的熟年之愛,都圍繞著二手雜貨店中野商店展開。讀到瞳美言不由衷,卻又脫口而出的那句「我們別再見面了」時,或許令許多女性讀者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許,這是每個人在感情和人際關係上,都曾經歷過的摸索階段。相較之下,雅代的戀愛則顯得成熟又令人揪心,卻也充滿情色。引用雅代在書中所說的話,就是「幾乎沒有性欲後的戀愛那種進退維谷的感覺」,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

  真正懂得享受小說的人,懂得依照當下心情,選擇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作品。像川上弘美這本《二手雜貨店之戀》,很適合在假日的午後,為自己泡一杯咖啡,慵懶地坐在沙發上,感受一個溫馨的「愛的世界」,找回心中那份純愛百分百的感覺,尤其是最後一章,更將為讀者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容的詩〈鄉愁〉

 

 

  有時候,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休息。可以幫助我關掉腦中的雜訊,盡情徜徉在文字的海洋裡。眼前的世界忽然消失了,像一尾悠游自在的銀蠹魚,在逗點和句點之間,划出優雅的弧線,然後融入故事情節,忘記自己是莊周還是蝴蝶。

  初讀《檸檬期》就是這種感覺,一杯下午茶的時光,啜飲愛情的酸甜滋味;那些回憶的點點滴滴,好似沾在手上或嘴角的餅干屑,即使不再有烘焙時的溫度,卻在舌間再三回味,咀嚼之後,滑入喉際,似乎滿足了味覺,可是胃裡依然空虛著,要用什麼來填補心靈角落的缺憾呢?

  這是一本純愛手扎,以短篇連作小說的形式,描述小鎮上一所高中的學生,他們之間發展出的戀愛故事。之所以稱作「連作小說」,是因為每則小故事,不管是人物、場所、氛圍和心情,都巧妙地串連在一起,好像連續劇一樣。佐佐木和秋元一組、白田和?本一組,看著他們的感情從萌芽到發展,從熱戀到分手,似乎也參與了臉紅心跳,焦躁不安的過程。有時會期待萬人迷藤山何時會冒出來,他真是個有趣的串場角色。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川上弘美的《二手雜貨店之戀》是我在公館的二手書店購得,原名為《古道具中野商店》一直很想看這本書,在等待適當的時機。人和書的緣分很微妙,對我來說,若是在對的時間翻開對的書,就會有幸運的事發生,這本書也很奇妙,無論書封書背和摺口都找不到譯者的名字,看版權頁才知道是綿羊姊姊(王蘊潔)翻譯的。

讀川上弘美的作品,總有一種在小鎮裡度假的感覺,不管是《老師的提包》、《踏蛇》裡的念珠舖子,還是《中野商店》,時間在故事中顯得特別的緩慢,像是跟你在閒話家常那樣,情節很簡單,人物很純樸,有時帶點神秘感,但故事就是會把你整個人給吸引進去,彷彿你的人已飄進故事的時空,跟隨著這些登場人物一同呼吸。

他們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煩惱,人生不就是這樣,有一點期待有一點回憶和感傷所組成的風景,在時間過得特別慢的中野商店裡,你還是會抱著期待,似乎有什麼事會在店裡發生,那種心情不僅是物與物的交換,人與人的邂逅,還有更多是無法測量無法計算的價值,一點一滴如水銀落地,如時光滲入縫隙,無以名之。

不過,我覺得尖端出版把川上弘美包裝得很奇怪,什麼是「戀愛教主」?坦白說,以這樣的定位所吸引的目標讀者,真的看得懂川上弘美作品裡,那種靜觀人間百態,獨自吟味欣賞的寂寥心境嗎?日常之所以為日常,而在日常之中突顯非日常的部分,不管是幻夢或超現實,妄想或綺戀,川上弘美總是可以把力道拿捏恰到好處。

但說到她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我又想推卸責任了,說一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不去嘗試著讀讀看川上弘美,又怎知不對你的脾胃?相較於江國香織的甜蜜不倫、小川洋子的透明感、山本文緒的愛恨交織、桐野夏生的黑暗深沉,我覺得川上弘美的靜定神閒最貼近我現在的狀態,開始懂得去享受一杯淡茶富有層次感的喉韻。

2010.05.12 板橋自宅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16 132-1.jpg 

播出時間:2010年1月21日 晚間10:00

主題:半世紀書香傳奇——舊香居

主持人:銀色快手

嘉賓:舊香居女主人 吳卡密


請按此線上收聽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16 047-1.jpg 

 

播出時間:2010年1月14日 晚間10:00

主題:寵物先生談推理文學  Part 2

主持人:銀色快手

台灣嘉賓:新銳推理作家寵物先生


請按此線上收聽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宰治生前照片



 
文/銀色快手 日本文學評論家


很多人無法理解太宰治,總以為他就像〈維榮之妻〉裡的男主角大谷穰治,是沉溺於花天酒地的浪蕩子,有事沒事嚷嚷著「苦惱啊,苦惱」,卻不願意積極作為來面對他的真實人生。我想,假使太宰治生在春秋時代,孔子看到他那副德性,肯定搖頭嘆氣,說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充其量不過是個聰明的人渣。

這是多麼殘酷的誤解!

身為地主家庭的么子(排行第六),理應享受榮華富貴,但他卻背離了家庭與親人,終其一生受命運擺布身不由己。

他長得帥是事實沒錯,在當時可以說是文學界的頭號型男,而他荏弱纖細以及容易受傷的氣質,更激發女人「好想要保護他」的母性本能,甚至不惜捨身同他殉情。直至今日,在日本仍有為數不少的讀者粉絲為他瘋狂。那步步令人深陷欲罷不能的文字魔力,在近代日本文學史上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家守綺譚

東洋風的聊齋故事

畫軸中來去自如的幽魂

爆笑惡搞的人物對話

讓沉靜老舊的古宅

頓時成了熱鬧的妖怪棲所

不時夜宴笙歌......

 

文/銀色快手 日本文學評論家 + 妖怪達人 

 

一旦踏入這座庭園,故事就在你腳下開展,立即感受梨木香步魔法空間的魅力!

如果你喜歡夢枕貘的《陰陽師》,應該還記得安倍晴明和源博雅一起喝茶聊天的戶外庭園,未經修剪、蕪蔓的草葉花卉,隨著時令依序出現,彼此爭奇鬥豔,偶爾還會幻化成人形,替晴明打理雜務,或接待來客,庭院像是一個充滿神秘氣息的魔法空間,誘引著你進入,直至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家守綺譚》猶如晴明庭園的進階版,各色各樣的植物擁有其獨特的性格與需求,等待故事主角一一發掘,如同青少年漫畫「家栽之人」運用各類植物作為章回的篇名,從本書第一章的「百日紅」開始,羅列了28種花草植物,從熟悉的山茶花、芒草、櫻花,到少見的菟葵、南天、沙蔘等,琳瑯滿目,宛如野草植物圖鑑,當我沉迷於Facebook的農場遊戲時,恨不得這些植物統統納入種子清單內,每天換不同的植物栽種,怡情養性之外,又可以轉換心情,豈不快哉!

想成為小說家卻鬱鬱不得志的綿貫征四郎,在沒有收入的窘境下,意外獲得免費住宿的機會。那是已故的學生時代摯友高堂,生前住過的老房子,他父親因投靠女兒,決定委由征四郎代為看管,對於工作始終沒有著落的他,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於是爽快地一口答應,馬上搬進這棟大宅院,不可思議的奇遇也隨之而來。

綿貫的好友高堂,以前是划船社的社員,某次在湖中划船時行蹤不明。好友之死在故事一開始就引出懸念,末尾則安排了一場如夢似幻的盛宴,為預留的伏筆揭開謎底。「房子北側是山。山腳下有引自大湖的供水渠道。房子南側是田地,該田地也自渠道接了一條灌溉溝渠。高堂家的水池就位在這條灌溉溝渠的途中。」雖然作者並沒有明確點出是京都,但從這段描述中,可以推測出大湖指的是琵琶湖,而老房子則位於京都的山科區附近,高堂失蹤的地點極有可能就是琵琶湖。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harmakon讀書會

時間: 2009-01-09 14:00 -17:30

主題: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場控: 晴 與會:騰躍、晴、元人、Maggie、銀快(記錄) 

地點: 竹里館 台北市民生東路3113615 

 

芥川龍之介 Akutagawa Ryunosuke (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

日本大正時代的文學作家,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35歲時服藥自殺身亡。

 

芥川龍之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醜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以冷峻的文筆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醜惡性,這使得他的小說即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又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其代表作品如「羅生門」、「竹林中」、「地獄變」、「鼻子」、「河童」。

1892年生於東京,本姓新原。出生後半年多,母親猝然發狂,乃過繼舅父做養子,改姓芥川。芥川自幼受到中日古典文學的熏陶,廣泛涉獵歐美文學。1913年入東京大學英文系就讀,在學期間創刊《新思潮》,為文壇注入新的活水,並發表諸多早期作品,其中〈鼻子〉一文深受夏目漱石的讚賞,躍登文壇。大學畢業後,曾在海軍機關學校任教3年。1921年以大阪新聞社海外特派員身分走訪中國,對當時的中國情勢有深刻的觀察。

1927年,芥川在精神極度苦悶中服藥自殺,享年35歲,帶給日本社會極大衝擊。為了紀念芥川在文學上的成就,菊池寬於1935年設立「芥川文學獎」,成為日本獎勵文壇新人最重要的文學獎。

 

【讀書會的討論內容】

 

晴:黑澤明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他是用「羅生門」的篇名為題,拍的卻是「竹林中」(竹籔中)的故事。小時候看「羅生門」也看不懂它在寫什麼,只記得大家說「羅生門」的意思就是眾說紛云,然後再去看電影,就覺得是一件謀殺案沒有結果,所以那時候才把它想成是偵探小說,完全是陰錯陽差。黑澤明如此安排,是想藉由「羅生門」把那個時代(亂世)的氣氛和背景烘托出來,拿來描述竹林中的殺人案。

 

元:「竹林中」這篇小說並沒有交代確切的時代背景,只有死者和兇手的身分登場。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po-1.JPG 

 

主題:從popo原創網,談電子書的可能性

主持人:銀色快手

嘉賓:城邦出版集團原創事業部總監伍文翠小姐

線上收聽本期節目

 

POPO原創網:http://www.popo.tw/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あちら と こちら.png 


播出時間:2009年12月31日 晚間10:00

主題:寵物先生談推理文學 Part 1

主持人:銀色快手


台灣嘉賓:新銳推理作家寵物先生

請按此線上收聽

 

 


PS:12/24平安夜電台暫停一次,所以第五期是12/31哦!

本集錄得銀快欲罷不能,但因為節目安排的關係part 2延至1月中(第七期)播出哦!

 

還有.....圖跟主題沒關係,但這張圖很驚悚懸疑咩~U////U

出自日本繪師ニコル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之牢獄

文/銀色快手 布拉格書店主人

 
  你的內心深處,難道不存在著地獄嗎?


  如果有一天,你一覺醒來,忽然發現身邊的人事物,一切的一切,宛如昨日重現。剛剛做過的事,現在又重來一遍,似曾相識的感覺,一開始很新鮮,不知道該和誰分享這個小秘密,然後你會仔細觀察周遭的人們會做出什麼樣反應,但他們渾然未覺這世界不再前進了,鬼打牆似的繞著同一天旋轉,而你完全可以掌握今日的頭條消息、路上的偶發事件以及職棒的比賽結果,像算命師那樣神準!


  即使住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最頂級的飯店,享受最豪華的美食、看世界上最棒的秀、和最漂亮的美女共度春宵,同樣的畫面,同樣的一天,重複播放個幾十遍,甚至幾百遍,我想你一定會感到乏味、厭倦、膩到想吐,想說從高空一躍而下,瞬間結束生命,那倒也乾脆,不用在永劫回歸的時間牢籠裡受盡煎熬。


  與本書同名的短篇〈秋之牢獄〉,以奇妙的氛圍述說著這樣的故事,主角小藍是個女大學生,就像一般人一樣,忍受著一成不變、平淡無奇的生活,沒有狂悲狂喜、沒有衝擊和刺激,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事,如流水帳的日子,重複到令人厭煩的地步,直到某天早晨,她發現自己被困在十一月七日這一天……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銀色快手 日本文學評論家

 

最初接觸到湯禎兆的文字,差不多是十年前吧,常在時報悅讀網「村上春樹網路森林」看到他對村上春樹作品文本進行精闢的評論分析,就覺得挺有意思的,後來在誠品書店翻到他寫的一本介紹日本近代電影與導演風格的評論集《感官世界游於日本映畫》(1996年,萬象出版)才曉得原來他是個日本電影達人,不由得打從心底升起崇敬之意,也間接透過他的介紹認識兩位活躍於當時的新銳導演,包括經常改編文學作品搬上銀幕的森田芳光(ex:失樂園)以及獨立製片的鬼才Cult導演塚本晉也(ex:鐵男)留給我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於日本影壇半世紀以來的發展脈絡有了清晰而完整的概念,稗益良多。

 

如眾所周知,湯的涉獵趣味十分廣泛,舉凡文化研究、社會觀察、電影解讀、文學創作及時事評論等,總能以客觀冷靜的理性分析,呈現他個人獨特觀點與文化識讀的專業角色。和長年旅居日本的作家劉黎兒,道地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最大的不同,在於他作為一個位處香港的日本文化觀察者,雖是「局外之人」,更能通透且深入的去探究隱藏在日本表層文化底下的誘人金磚。

 

《整形日本》從這樣的立足視角出發,所發展出的文化多樣性,不免讓人聯想到美國人類學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 1887-1948)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運用了遙距研究法,整理出筆鋒犀利且帶有強烈批判性的文化論述。她是透過當時日本對海外發布的宣傳電影,集中營裡的日裔美國人與戰俘的訪談紀錄,以及日本文學作品汲取材料,重新建構出日本文化以及對日本戰後重建的期許。並以「菊花」與「劍」一語道破日本文化精神面潛在的矛盾性格,其細膩的陳述,激起廣大讀者們的好奇心與後繼研究者持續探索的興趣。這樣的形象恰好也可以拿來套用在湯的身上──肩負使命感的文化領航員,為尚未成形或已然成形的文化現象作出定義,提出合理的邏輯辨證與解釋,甚至呼應到香港在地現況,從城市文化的流動狀態中抽離,去理解或感受這個文化和自己臍帶相連似緊密又疏離的微妙關係。

 

這本書一開頭,湯禎兆從平安時期的女性文學代表作《枕草子》說起,探討日本固有的「卡哇咿」意識,從市面上林林總總的玩偶公仔、HelloKitty乃至於動漫文本中的童稚造形,做了相當精確的描繪,進而提出「卡哇咿」的美學概念,讓讀者了解「可愛模樣」的消費風氣是如此形成的,由此衍生出CosplayKidult等隱含變身願望與拒絕成長的次文化,又從日本社會的轉型,談到傳統家庭結構的崩解與重組,造就了所謂的「單身寄生族」、「隱蔽青年」、「蟄居族」和「電車男」等御宅文化的多元面貌,可說是承接《桃色風潮:日本流行文化小百科》(2000年,紅色文化)的書寫理路,將每一項在日本發燒流行的次文化追本溯源、抽絲剝繭,揭開其內在隱藏的文化核心,不僅滿足了哈日族對潮流文化的求知慾,更是一本了解日本文化的實用入門書。

 

隨著網路世代的興起,更多的流行次文化透過網路這個便利又快速的載體,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彼此吸引、結集、交流,以至於產生更趨穩固的社群基礎與論述主體,在日本泡沫經濟與3C消費的潮流下,這些原本理應被視為邊緣人的少數族群,卻意外地在網上找到安身立命的歸屬感,例如:園子溫執導的電影【紀子‧出租中】就出現了脫離原生家庭,為尋求身分認同乾脆從網路徵求同好自組家庭的現象與新興行業。脫軌與脫序行為已不再是異常,而是習以為常,在日本社會朝近未來轉型的過程中,湯禎兆用文字記錄也見證這一切,無論從城郊空間的變異、遊園地的想像與心理層面的探索、移民城市的美麗與哀愁,在在顯示出他對於日本文化的熱切關懷所投射出的香港情結,究竟是他方?還是我城?湯保留了許多更值得深入討論的空間,留給那些食髓知味的閱讀者去咀嚼思索。

 

Prague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